(五)學生對安塞腰鼓對旅遊經濟價值的認識。根據安塞縣著力發揮文化資源優勢,腰鼓、剪紙、民歌等民間藝術不斷被整理挖掘出來,已初步形成了以“腰鼓為龍頭,剪紙、農民畫、民歌為兩翼”的文化經濟體係,同時創造出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成為拉動縣域經濟增長的一個新興產業。安塞腰鼓滿足了陝北人民精神文化的需要,是自娛和娛人的主要形式,並且帶來了經濟價值,為社會和諧發展提供了條件[5]。我對文理院校2009和2010級進行調查,下表是我所發放的120份問卷的調查結果:
問卷中112名同學(占總人數的98%)認為安塞腰鼓可以促進旅遊經濟的發展,3名同學(占總人數的2%)認為安塞腰鼓不能促進當地旅遊經濟的發展。其中98%的同學能夠正確認識安塞腰鼓的旅遊經濟價值,在西部地區的人文景觀中,民族傳統體育是也具有吸引力的重要旅遊資源之一。
(六)保護和弘揚安塞腰鼓的民族文化。非物質文化則更能表現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精髓。下表是我對文理學院2009和3010級發放的120份問卷的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可以看出112名同學(占總人數的99%)認為我們大學生有必要繼續保護和弘揚安塞腰鼓,3名同學認為(占總人數的2%)認為安塞腰鼓沒有必要保護和弘揚下去。其中99%的同學認為安塞腰鼓需要加以保護,並進一步是傳承下去。因此,從事腰鼓活動,不僅是動作技能和身體素質、意誌力等方麵的教育和鍛煉,也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學習和提高。相對於以物為載體的物質文化而言,非物質文化則更能表現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精髓。安塞腰鼓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成為陝北黃土文化的一扇窗口。通過這個窗口,我國越來越多的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被發現和挖掘,讓世界人民去真正了解和欣賞[6]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學生普遍能夠認識了解或完全了解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的健身價值97%都表示認可;48%的學生對安塞腰鼓的教育價值表示讚同,52%的學生認為安塞腰鼓與教育沒有關係;99%的同學認為腰鼓有娛樂價值;98%的同學認為安塞腰鼓可以促進當地旅遊經濟的發展;98%的同學認為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保護和弘揚。
(二)建議
首先,希望學校能夠抓緊對安塞腰鼓的挖掘整理。建議由學校體育部門出麵成立腰鼓協會挖掘整理,對陝北安塞腰鼓技法、圖陣文化廣泛的收集、分析,整理出既保留原有安塞腰鼓技術精髓,又具有時代特色的安塞腰鼓套路,同時製定相應的比賽規則,使安塞腰鼓更具有觀賞價值和古典民族藝術價值,並進一步進行宣傳活動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其中,以促進安塞腰鼓更為廣泛的傳播。其次,能夠充分發揮腰鼓參與性、健身性、娛樂性的優勢。希望在學院的大型活動中加入不同地方的民間體育傳統的文化。它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對不同體育文化的接觸,而且其所具有的娛樂性、趣味性、可觀賞性、可參與性和健身性得到提高。最後,希望將腰鼓引入高校體育教學,促進民族傳統體育的繼承與發展。安塞腰鼓作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在世界體育文化中獨樹一幟,而高校體育作為學校體育的最高階段和社會體育的銜接點,對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作者單位:西安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安塞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安塞縣誌.[M].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
[2]師燦斌.吳龍,安塞腰鼓的曆史淵源與健身功效.[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
[3]劉遠航.任作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現代化價值.[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
[4]王崗等,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文化審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5]徐國忠,焦建軍安塞腰鼓的社會特征與功能價值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
[6]師燦斌.吳龍,安塞腰鼓的曆史淵源與健身功效.[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