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動畫變革的時代(1 / 3)

動畫變革的時代

藝術之窗

作者:張新鴿

摘要:隨著數字信息化社會的高調來襲,虛擬現實技術和應用已經快速進入人們的視野。對於技術含量占有重要比重的三維動畫來講,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很可能是動畫行業的有一個變革時代。在三維動畫製作過程中介入運用虛擬現實技術製作出具有傳統動畫不具有的交互性,沉浸性。當虛擬現實成為像手機一樣普及時,動畫的新時代已經成熟,未來的動畫會是擁有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為一體的交互,沉浸,自主創作的動畫,會是更加靈活具有創意的動畫產業,不再是動畫公司自己的動畫作品,而是全民動畫,而且每位觀眾都可以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虛擬現實動畫片。

關鍵詞:虛擬現實三維動畫時代變革自主創作

一.何謂虛擬現實

1.定義虛擬現實

虛擬現實,英文名稱為VirtualReality,簡稱VR,又稱為靈鏡技術和人工環境。虛擬現實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使用者關於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使用者如同身臨其境一般,可以及時,沒有限製的觀察三度空間內的事物。換言之,虛擬現實就是根據現實中或者想像中的事物,利用三維軟件通過計算機的投射讓人們對這種不是真實環境所具有的而是對一種假象產生出具有真實感覺的場景稱為虛擬現實。

2.虛擬現實的特征

虛擬現實最典型的特征是3個I:交互性(interactivity),沉浸性(llusion of immersion)和想象力(imagination)。

二.虛擬現實技術及應用

1.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概述

1965年,Sutherland在>的論文中首次提出了包括具有交互圖形顯示、力反饋設備以及聲音提示的虛擬現實係統的基本思想,從此,人們正式開始了對虛擬現實係統的研究探索曆程。

1966年,美國MIT的林肯實驗室正式開始了頭盔式顯示器的研製工作。在這第一個HMD的樣機完成不久,研製者又把能模擬力量和觸覺的力反饋裝置加入到這個係統中。

1970年,出現了第一個功能較齊全的HMD係統。基於從60年代以來所取得的一係列成就,美國的Jaron Lanier在80年代初正式提出了“Virtual Reality”一詞。

80年代,美國宇航局(NASA)及美國國防部組織了一係列有關虛擬現實技術的研究,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從而引起了人們對虛擬現實技術的廣泛關注。

1984年,NASAAmes研究中心虛擬行星探測實驗室的M.McGreevy和J.Humphries博士組織開發了用於火星探測的虛擬環境視覺顯示器,將火星探測器發回的數據輸入計算機,為地麵研究人員構造了火星表麵的三維虛擬環境。在隨後的虛擬交互環境工作站(VIEW)項目中,他們又開發了通用多傳感個人仿真器和遙現設備。

90年代,迅速發展的計算機硬件技術與不斷改進的計算機軟件係統相匹配,使得基於大型數據集合的聲音和圖象的實時動畫製作成為可能;人機交互係統的設計不斷創新,新穎、實用的輸入輸出設備不斷地進入市場。

1993年的11月,宇航員利用虛擬現實係統成功地完成了從航天飛機的運輸艙內取出新的望遠鏡麵板的工作,而用虛擬現實技術設計波音777獲得成功,是近年來引起科技界矚目的又一件工作。

直至進入到20世紀,從FaceBook以23億美元收購虛擬現實公司OculusRift之後,虛擬現實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並火速發展起來,成為全球哄搶的熱餑餑。目前穀歌已經發布ReconJet智能眼鏡,可以體驗虛擬鍵盤;蟻視生產全兼容3D頭盔ANTVRKIT.當代虛擬現實四巨頭:穀歌,三星,索尼與OCULUS。全球已經不知不覺中進入新的時代——虛擬現實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