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表演在聲樂演唱中的作用
在聲樂演唱中,表演可以促進藝術想象的完成。演唱者對聲樂作品內在形象思維的想象必須通過表演來實現。好的歌唱不僅要技巧好,更重要的是怎樣把作者要表現的內容表演得好,做到聲情並茂地演唱。要想在藝術實踐中確立良好的自我感覺,就要了解表演所起到的促進作用。首先歌唱演員此時要在短時間內對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整,全身心的投入到表演上去,達到忘我的境界,緊張自然就會消失。然後再相應的帶動內心的情感,以獲取正常的自我感覺。
總之,歌唱心理是來源於客觀存在歌者大腦中的反映,但又反作用於演唱者的行為中。作為一名聲樂學習者應該認識到心理活動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適時地應用各種調整情緒的手段,激發演唱的激情,能自覺地保持高漲的情緒來訓練聲音,從而達到理想的演出效果。
(四)情感基調的把握
《烏蘇裏船歌》的歌詞富有民族特色,首、尾用襯詞來表現赫哲人的生活習俗,十分貼切富有情意。中段文字生動與眾表現了勤勞勇敢的赫哲人了在江上搖槳捕魚的勞動場景,純樸的歌聲表達了他們向往幸福的新生活和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真實情景。有了對歌唱的真情實感後,就應該對歌唱處理有一個全麵的總體設想,這裏包括整個歌唱的速度、力度、音量、音色、伴奏等問題。
(五)聲情關係的處理
在《烏蘇裏船歌》中一開始自然唱出第一句,接著就是一個高八度的回聲模仿,讓人感到寬闊江麵的空曠和晨曦水霧的迷蒙。聲音不大但有一種平穩連貫的伸延感,接下去襯詞演唱,旋律下行,保持歡快的情緒,結尾“給根”的“根”字要歸韻到前鼻音“n”,並且保持延長。第二段前麵有兩個小節流水般琶音節奏型間奏,整個第二段的聲音要保持自如,音量均勻,保持一種搖漿行船的輕鬆灑脫狀態,兩腰控製好氣息要積極飽滿而富有彈性。最後一句是翻高唱“萬萬年”,而且標記有漸強的符號,這就要求在演唱時,靠呼吸下沉的力量把聲音有意識地漸強放出來,唱滿兩拍。不在延長,馬上換氣接唱第三段。第三段是一個再現段,猶如拍攝的電視鏡頭,拉近後又徐緩慢速的拉開,滿載魚蝦和豐收喜悅的隻隻小船漸漸離去,直至消失在鏡頭裏,給我一種餘音繚繞的感覺。
三、結論與建議
在拿到任何一首作品時,不能急於求成一拿到就唱,而是要先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和風格,再對作品的曲式結構進行分析,那些要歌唱中要注意的難點和重點,在對作品有了個基本有解後再結合自己本身的演唱特點對作品的字、腔、感情處理進行深入分析探討,最後結合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做到聲情並茂,情景交融的演唱。我們應該體會作者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感情,對作品進行新的詮釋,歌曲的二度創作,它需要演唱者不斷吸收,不斷的創造。隨著閱曆和情感體驗的增多,對作品的情感把握也會更加深刻、全麵。(作者單位:邵陽學院)
參考文獻
[1]舒景祥主編.中國赫哲族[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2]周小燕.聲樂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袁東豔.謅議聲樂演唱風格[J].星海音樂學院報,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