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剖析工業設計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本質(2 / 2)

3.工業設計人才培養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特點

隨著國家的積極扶持與倡導,我國的工業設計創意產業的發展正逐步駛入一條快車道。各種設計活動空前活躍,投資環境與商業模式日趨成熟,產業鏈條逐漸形成,品牌效應也初步顯現,一個充滿創意活力的中國設計創意產業,將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矚目。在此趨勢下,工業設計人才的培養不能落後於時代,應該與時俱進。工業設計人才的培養應與企業相合,突出實踐性,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命脈。如今較多高校開設了工業設計專業,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畢業生,但沒有從本質上解決企業麵臨的創新人才缺乏的問題。一方麵是畢業生無法完全滿足企業的需求,主要原因是設計教育忽略了設計教育應與經濟產業結合的特點;另一方麵是學生畢業後,從事產品設計工作的很少,學生在企業中難以找到自己的位置。高校畢業生的素質與企業的需求不相適應,造成中國設計難以形成特色,一直處於模仿發達國家的現狀。因此,完善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提升工業設計人才的社會適應性迫在眉睫。

設計人才直接影響到工業設計的質量和競爭實力。企業不僅缺乏具有世界影響的設計師,而且新鮮血液的補給也捉襟見肘。設計人才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敏銳的行業覺察力,具備跨行業、跨地區、專業化、國際化的背景。工業設計人才的培養必須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的需求,古人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工業設計師的設計思維和方法的培養是關鍵。圍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工業設計人才的培養模式要與時俱進,以設計的創新性和適應性為標準,將設計與生產和實踐應用相結合,加強設計人才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設計的文化內涵。

江西高校較多,工業設計教育沒有形成特色,沒有充分發揮省內的文化資源,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融合不夠,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難以形成產業氛圍。江西省興建了一批創意產業集群的園區,如南昌791藝術街區、華安699文化創意園、南昌“1927”、南昌華夏藝術穀文化產業園、江西慧穀·紅穀創意產業園等,各園區各具文化特色,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本省的文化繁榮及經濟發展。高校應結合江西文化創意產業特點,將工業設計教育與產業相結合,在人才素質培養方麵要與省內企業需求相適應,通過產業帶動設計教育氛圍,同時設計人才促進產業的發展,使設計教育與產業發展相輔相成,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氛圍。本省工業設計人才的培養不能盲目追隨其他較發達省份,而要突出辦學特色,突出江西省的省情,結合學生素質展開特色教學,提升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

總結: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是時代賦予工業設計的使命,並推動工業設計領域向縱深發展。當時代下工業設計必須以文化為資源,以創意為核心,形成創意產業促進社會文化的發展。工業設計實踐活動要融合文化要素,並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將傳統元素蘊含於現代化產品中進行傳播,產品應適應於與人們的生活習慣,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作者單位:南昌工程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1年度江西省社會科學藝術學項目後期研究成果,基金號為YG2011066。

參考文獻:

[1]邱晨.創意工業的中國逃生之路[N].北京現代商報,2006-01-16.

[2]佟賀豐.英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概況及其啟示[J].科技管理,2005(1):29-31.

[3]田君.作為創意文化產業而發展的工業設計[J].裝飾,2005(12).

[4]劉泓、袁勇麟.文化創意產業十五講[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