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工業設計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本質
藝術之窗
作者:舒利香
摘要:本文通過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分析,提出工業設計應與文化產業相融合,形成特色工業設計產業;同時強調工業設計人才培養要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適應;旨在剖析工業設計適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本質,以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工業設計;文化;適應
工業設計已成為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打造核心競爭力的戰略工具,其發展也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工業設計是集藝術、技術、文化為一體的創新活動,豐富社會物質文化,改善人們的物質生活,提高社會審美意識。在文化創意產業蓬勃發展的趨勢下,工業設計要與產業特點相適應,與地區工業及文化相結合,構建工業設計服務平台,促進產業的快速發展。
1.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概念內涵和統計範疇。在國內,文化創意產業是以創作、創造、創新為根本手段,以文化內容和創意成果為核心價值,以知識產權實現或消費為交易特征,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體驗的具有內在聯係的行業集群,包括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廣告會展、藝術品交易、設計服務、旅遊、休閑娛樂和其它輔助服務等幾大門類,成為一種在全球化的消費社會的背景中,推崇創新和個人創造力,強調文化藝術對經濟的支持與推動的新興的理念、思潮和經濟實踐。
文化創意產業即文化是資源,創意是手段,產業是目的。英國是全球最早提出“創意產業”的國家,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對工業設計曾有一句非常精辟的論斷:“對於工業設計一分的投入,可以產生一千分的回報”,凸顯工業設計對經濟建設的重要性。美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創造的經濟價值較大,較為典型的如迪斯尼公司、好萊塢電影是美國商業文化的象征,並逐漸形成較有規模的創意產業群,並充分發揮創意產業的價值,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2.工業設計與文化相融合
工業設計是協調人、產品、環境的中介,並參與影響著人類的生存方式。古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即工具。工業設計不僅是企業發展和壯大的工具,更是新產品前期開發、整體營銷的重要利器,而且在企業中起指導和決定作用。如今,企業僅依靠技術創新是難以領先的;設計創新才是關鍵,是企業的核心,是企業的立足之本。
企業要依靠工業設計提升其市場競爭力,關鍵在於提升產品或服務的文化內涵。文化是是創意的源泉,是產品與服務增值的原動力。科技提供的僅為使用價值,而文化是產品的軟實力,增強產品的生命力,使其更具社會價值。
工業設計是科技、文化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是通過創意將藝術與文化轉化為生產力的核心環節,工業設計創意產業要以科技為先導,以文化為依托,以創意為種子,營造生態化的創新環境。各地區有其獨特的地域文化,要使文化得以傳播,不能僅靠演出以及媒體的傳播來宣傳,而應該將其與新時代的產品相融合,才能真正的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才能對地域文化有切身體會,才促進文化的發展。
工業設計實踐要與文化相融合,運用工業設計創新力量,打造工業設計服務平台。以江西省為例,其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擁有自己獨特的贛江文化,並具有以革命根據地為特征的紅色文化,擁有景德鎮手工製瓷,餘江、婺源雕刻,萍鄉、南豐儺雕,南昌瓷板畫,上饒連四紙等特色技藝文化資源。要結合本省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充分發揮工業設計的力量,為經濟建設提供智力支持;並重點在南昌、九江、景德鎮、新餘等製造業相對比較集中的區域,建立適合經濟發展,與製造業協同共生的工業設計基地,充分發揮工業設計的創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