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義對於環境的意義便是阻止肉品動物對地球造成的各種負擔,尤其是在保護水資源、森林資源各方麵都有積極的影響。這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三)如何做一個食素人
在書中,作者認為做一個素食主義者是基於道德考慮、減輕地球負擔、保持健康等基礎上的一種有益的生活方式和信念,同時,做食素者並不是象征性的姿態,也不是為了在醜陋的世界中潔身自好;食素是自己態度的表達的同時,也是切身地在結束對動物的屠殺和摧殘,它必須是實際而有效的行動。人們不可羞於承認自己拒絕吃肉,在被人詢問為何吃素時,正式一個讓它們察覺和了解你正在做的有意義事情的一個機會。因此,對於每個人來說,為了結束書中所闡述的那些悲劇,食素這件事是一定要身體力行的。
二、素食主義之於中國
伴隨著動物解放運動的興起和各類文學作品的盛行,西方人民已經漸漸意識到了動物解放的影響以及素食主義的積極意義。實際上,中國自古已有素食主義的堅持。中國佛教僧人一入佛門便六根清淨,不殺生,不食葷。佛教中的素食戒律源於眾生平等原則,傳達著對眾生關懷的大慈大悲思想。這一思想長久以來為中國人們所熟悉,而那些信仰佛教思想的普通大眾們亦堅持素食戒律,以實際行動倡導不殺生,不傷害眾生。而它與《動物解放》所提出的素食主義不同的地方在於踐行方法上。佛教的素食戒律更為嚴格,然而辛格認為素食的執行對於每個人應有不同的標準。在曆史過程中,兩派思想文化的相撞讓我們發現了相似性,也總結出了各自的獨特理解,而這一相似性一定是對現實的理解和尊重,有著它存在的道理。因此,素食這一理念值得深思。而彼得·辛格在《動物解放》中的素食主義思想也不可避免地成為焦點。
而社會發展到如今,麵對當下的現實狀況,我們有必要深思 《動物解放》中所傳達的素食主義思想,以正視我們自身的健康和地球的狀態。目前在中國肉類消費已經占到世界生產和消費總量的四分之一,而且還在迅速增長。其結果將會是數以億計的動物將被圈養在工廠中,而同時因為飼料的問題農業也會被影響。其他方麵森林也會被砍伐,或者由於過度放牧,沙漠化現象也會愈加嚴重,這一切都是對我們的環境的摧殘。這的確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因此對於中國同樣如此殘酷。作為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做素食者,倡導素食主義都會有著一定意義的。素食是聯合起來抵製肉類和動物工廠的全部產品,而堅持素食的過程應當是有計劃地適當地逐步變成的。當我們在意識到現實情況的嚴重性時,及時地做出反應,尚為不晚。當然我們不能強求人人都接受《動物解放》中素食主義的觀點,但起碼能夠通過上述闡述使得人們意識到肉食的消極影響,從而起到哪怕一點點作用也是有意義的。(作者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
參考文獻
[1]彼得·辛格. 《動物解放》[M]. 祖述憲, 譯,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4.
[2]彼得·辛格. 《實踐論理學》[M]. 劉莘, 譯,北京: 東方出版社. 2005.
[3]郭兆紅, 王國聘. 《彼得·辛格的素食主義思想述評》[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