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她注視著自己的肚子,心中交替出現灰暗和明亮,宛若盛夏季節裏高密東北鄉時而烏雲翻滾時而湛藍透明的天空。
(2) 一聲終於忍不住的嚎叫從她的嘴巴裏衝出來,飛出窗欞,起起伏伏地逍遙在大街小巷,與司馬亭的喊叫交織在一起,擰起一股繩,宛若一條蛇,鑽進那個身材高大、哈著腰、垂著紅毛大腦袋、耳朵眼裏生出兩撮白毛的瑞典籍牧師馬洛亞的耳朵。
例(1)和例(2)的本體分別是深表感覺和聲音,分別把陰晴不定的心情形象地比喻成“時而烏雲翻滾時而湛藍透明的天空”和把人物的兩種叫喊比喻成一條蛇。本來心情是看不到的,可是在莫言的筆下,人物的微妙感覺成為了能被人看到的天空,獲得了視覺的感受。從以上兩個特點我們可以看到,莫言小說中的比喻本體除了人之外,還有不同物態以及各種感官。作者可以獨具慧眼得看到兩者之間的相似點,巧妙得運用修辭手段將它們聯係起來,毫無違和感,為文章增色不少。
(三) 比喻中的色彩運用。
在筆者收集到的1600多個比喻句中,我們發現這其中充滿了色彩詞。這些色彩詞或修飾本體,或修飾喻體,增加了本體或者喻體的色彩感,給比喻修辭帶來更好的表達效果。筆者在這些比喻句中初步統計了相關顏色詞的使用情況,這些顏色詞大體上包括“白、黑紅、灰、黃、紫、藍、金和綠”。John Lyon在《語言中的色彩》中說:“我所要說的是,色彩乃是特定語言的詞彙和語法結構的產物。”也就是說,色彩詞實際上是言語主體在一定的語言係統中對色彩的編碼,並且以語言的形式反映出來。同時,這些色彩詞的使用不僅反映了客觀事物的顏色,同時作者在特定的語言係統下巧妙地運用它們,在這些描述的人和事物上深深地打上了作者感情烙印,增強了比喻的修辭效果。例如:
(1)上官呂氏感到司馬亭臉上蒙了一層糖稀,亮晶晶,粘膩膩,耀眼。他雙手舉槍,高高地過頭頂,臉紅得像雞冠子。
(2)上官壽喜黑油油的小臉被一道陽光照耀得金光閃閃,兩隻漆黑的小眼睛閃爍著,宛若兩粒炭火。這幾個例子中,都是明喻句,其中都含有色彩詞對本體或者喻體的修飾。例(1)中“紅”這個顏色詞做補語修飾本體臉,突出了本體“臉”和“雞冠子”在顏色方麵的相似點。例(2)是把上官壽喜閃爍的兩隻漆黑的小眼睛比喻成兩粒炭火,這裏漆黑的小眼睛的閃爍和炭火的閃爍在狀態上是極其相似的作者把上官壽喜那種膽怯、滑稽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四、 結語
王希傑先生說:“修辭上的比喻,是要讀者暫時丟開兩個事物之間的差異,有條件地把它們‘混為一談’——交相輝映,相互滲透。”換言之,就是在特定的語境中,把兩個事物的相似點提出來,表達主體巧妙地進行修辭活動。莫言先生之所以使這部小說這麼成功,相信和他熟練巧妙地運用比喻這種修辭活動有相當大的關係的。也就是說,正是因為作者在文中大量的、恰當地運用比喻,而這些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作者所要的人物形象、聲音形象、情景形象、狀態形象等等,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令文章更具感染力。(作者單位:溫州大學人文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望道.修辭學發凡[M].複旦大學出版社,2008:59頁.
[2]王希傑.修辭學導論[M].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3]莫言.豐乳肥臀[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0.
[4]楊春霖,劉帆.漢語修辭藝術大辭典[M].陝西人民出版社,1995.
[5]劉振華.漢語修辭格大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6]殷樹林.莫言作品語言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3:64頁.
[7]Trevor Lamb.色彩[M] .華夏出版社,2011:1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