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對中國利率市場化的認識(2 / 2)

在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銀行與客戶間可以在更大範圍內自主協商定價,銀行可以根據企業情況采取差異化的定價策略,降低優質企業的融資成本,增加小微企業的信貸可獲得性,提高自主定價權,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最優的融資渠道和銀行。

2.加強金融監管。金融市場是一國宏觀經濟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市場的穩定與否直接關係到一國的經濟發展、國計民生是否穩定,我國的金融監管一直以來較為嚴格,對於經濟健康穩定發展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利率市場化後,應繼續完善金融監管和調控,建立有效的金融監管體係,建立存款保險製度,應對極端情況下經營不善的銀行大麵積倒閉帶來的係統性風險,形成中央銀行對基礎利率的調控和指導機製。同時,為防止銀行間惡性競爭,也可以從監管上引導銀行走差異化發展的道路。

3.循序漸進,務求穩健。從各國實施利率市場化的曆史來看,尋求一步到位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將帶來很多不可預知的惡果,不利於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韓國在1988年12月一次性放開除政策性貸款以外的所有貸款利率和兩年以上的存款利率,結果1989年國內利率飛漲,利率市場化進程被迫中斷;智利於1977年6月宣布一次性放開全部利率管製,引起了大規模的銀行危機和社會動蕩。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到目前為止,進展較為平穩,但是存款利率還未放開,這是利率市場化的重頭戲,能否推出牽涉到眾多相關市場的發展狀況,金融市場深度、商業銀行整體質量、央行市場利率調節體係的建立等都將影響利率市場化能否平穩推進。建議我國在深化金融體製改革的同時,提高商業銀行競爭能力和對利率市場化的認識,按照先長期後短期、先大額後小額的原則適時推出存款利率市場化。

4.加強資本項目管控。我國金融市場尚不成熟,很多方麵還處於學習階段,對資本項目的管理一定要加強,特別是在實行利率市場化之後,一旦巨量國際遊資進入我國,帶著攫取巨額利潤的目的投入房地產、股票、商品市場等多個領域,獲利後迅速撤出,將嚴重拖累我國的經濟平穩發展,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就充分證明了國際遊資的可怕。

我國利率市場化采用逐步放開的方式,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資源配置扭曲現象,此時,如果不加強資本項目管製,國際遊資對國內經濟的衝擊可能突破管理層的管控範圍,造成不可控的影響。因此,加強資本項目管控是利率市場化順利運行的有效保證。

四、總結

我國利率市場化的發展與我國近年來經濟高速平穩發展、金融市場深化、金融工具豐富密不可分。短期來看,利率市場化的全麵推出將直接改變眾多金融機構的生存環境和競爭態勢,為眾多中小企業創造更多的融資機會;長期來看,是我國形成一個成熟的金融市場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馬勝傑.從國際經驗看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世界經濟,2001年5月

[2]張傑.轉軌經濟中的金融中介及其及其演進.一個新的解釋框架管理世界,2001

[3]施維明.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相關問題分析.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2)

[4]胡國暉,劉誌立.關於我國利率市場化若幹問題的研究.商業研究 ,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