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對中國利率市場化的認識
經濟視野
作者:苗芳芳 白潔
摘 要:健康穩健的利率市場是我國金融市場良好發展的基礎,也是金融市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簡單闡述了利率市場化的涵義,分析了我國實行利率市場化的原因和現狀,提出促進利率市場化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金融改革 健康穩健
一、利率市場化的涵義
利率市場化是指將貨幣資金的價格即利率的決定權交給市場,由市場主體自主決定利率的過程。在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如果市場競爭充分,則任何單一的經濟主體都不可能成為利率的單方麵製定者,而隻能是利率的接受者。換言之,在市場化後的利率市場上,市場交易的主體享有利率決定權,利率的數量結構、期限結構和風險結構均由市場自發選擇,存款和貸款利率不是由中央銀行統一控製的,而是由各商業銀行根據資金市場的供求變化來自主調節,最後形成以中央銀行利率為基準利率、以市場化利率變動為衡量標準的市場化製度,它包括了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等四方麵的市場化。
二、我國實行利率市場化的原因和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通過行政幹預和命令決定等方式對利率實行管製,實際利率水平不能真實反映市場資金的供需情況,無形中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對傳統商業銀行形成製度保護,不利於充分競爭、開放有序的金融市場的建立。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程的加快和金融監管製度的鬆綁,在傳統的工、農、中、建等老國有銀行外,外資銀行、中小股份製銀行、村鎮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包括互聯網金融等新生事物不斷湧現,這些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利用機製靈活、曆史負擔輕等優勢,集中精力拚搶存款、客戶和市場,雖然各家銀行執行的仍然是由中央銀行確定的統一利率,但在實際操作中,高息攬儲、超短期理財產品、存款送禮等試圖打製度擦邊球、繞過監管管製的做法屢見不鮮,特別是在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實際已經形成了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為基礎利率的利率定價機製,老的利率形成機製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新的市場形勢的要求,無論是宏觀經濟還是金融市場都需要有真實風向標作用、能夠真正反映市場資金鬆緊狀況的利率風向標。
另一方麵,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猛增,但大型銀行對貸款企業的審核比較嚴格,程序繁雜,形成銀行想放貸的企業不缺錢,缺錢的企業從銀行貸不到款的困境,合理通暢的融資渠道的形成已經成為製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也滋生了非法集資、高利貸等社會亂象,利率市場化的建立將有助於建立高效透明的民間借貸體製,也有助於緩解中小企業的資金短缺,為我國非公經濟的發展打入一劑強心針。
三、加快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建議
1.提升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水平。2013年7月19日人民銀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麵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製,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這一決定的實施,必將給商業銀行依靠存貸差為主要利潤來源的傳統經營模式帶來巨大挑戰,加劇金融機構間的競爭,誰能更好的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金運營效率,誰就能在競爭中獲得先機,運作好的商業銀行會逐步發展壯大,運作不良的商業銀行有可能麵臨倒閉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