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世界經濟變化的新特點采取主動措施應對新的戰略風險
經濟視野
作者:陳文玲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相當微妙,本來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尚處於經濟困境中的美國率先走出危機,日本瘋狂向貨幣注水漸次走出“衰退的20年”,歐盟經濟增速明年有可能從負轉正。而新興經濟體外部風險走高,資本流出加劇,經濟增長下行。“沒有遠慮,必有近憂”,我們必須高度關注國際經濟形勢的新變化,采取更為積極主動的戰略和策略,把著眼點和著力點放在防範全球經濟新一輪衝擊波上。
一、全球經濟複蘇變局,很有可能呈現發達國家和地區從經濟困境中“走出去”或“走上去”,而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走下去”或“走進去”的局麵
1.美國經濟已恢複適度增長
美國采取量化寬鬆、低利率和財政赤字三大基本政策應對金融危機,2012年GDP增速恢複到危機前水平,預計2013年增速將達到3.19%,2013年-2015年平均增速將達到3.39%。目前美國除失業率仍偏高外,房地產市場基本走出了危機。2012年1季度—4季度新建住房銷售平均增速高達22.66%;商業銀行貸款逐步恢複正常增長狀態,其中工商業貸款快速增長,2012年1至4季度平均增速13.16%,遠高於危機前2001年至2007年3.64%的平均增速。美聯儲2012年12月推出第四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直接與失業率、通脹率掛鉤,成為當前和下一步美國刺激經濟增長的主要政策手段。
2.日本經濟注入“激素”迅速膨脹
所謂“安倍經濟學”的三支利箭已射出兩支,向貨幣注水以擺脫通縮,股市大漲、消費倍增,日元貶值企業或利;采取靈活的財政政策以填補供需缺口,今年5月份擴大10萬億日元財政支出。日本今年1季度GDP增速達到了4.1%,全年預計增速達到2.5%。第三支利箭——刺激民間投資以保持經濟持續增長也將射出,據日本有關研究機構預測,這些政策如有效實施,日本4季度GDP增速或將達到7%以上。
3.歐盟經濟今年下半年將從負轉正
2013年7月4日,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雙雙宣布,維持0.5%曆史最低利率不變,英國央行維持3750億英鎊購買規模不變, 8月份推出“前瞻性貨幣政策指引”,仿效美國設立目標和門檻。預計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寬鬆貨幣政策將延續到2014年,直至經濟完全走出複蘇。據世界經合組織預測,歐盟經濟增速有可能下半年從負轉正,2014將從2013年-0.6%轉向正1.6%。歐元區經濟恢複的信心正在增強。
4.在美日歐三大經濟體走向複蘇的同時,發展中國家和新型經濟體卻整體遭遇逆風
金磚五國除中國經濟小幅放緩外,其餘四國均大幅下滑。印度2012年-2013年財年經濟增速降至10年來最低的5%;南非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按年率計算僅為0.9%;俄羅斯今年增速預計2.4%,為1999年以來最低點;巴西經濟增速從2010年7.5%下降至2011年2.7%,再至2012年0.9%。在發達國家股市上漲超過20%的情況下,巴西、俄羅斯和中國股市跌幅分別高達22.14%、16.47%和12.07%,“熊冠全球” 。南非、印度、巴西、土耳其等國貨幣對美元彙率快速貶值。
二、發達經濟體國家正在從軍事結盟、外交結盟到經濟結盟,全球競爭的核心轉向貨幣之爭、貿易之爭、能源之爭、市場之爭和製定競爭規則之爭
在分析世界經濟形勢時,應該跳出經濟看經濟。必須清醒地認識當前的經濟變局僅僅是序幕,更大的、更多的、更有震撼力的變動極有可能將在近兩、三年內發生,如果我們戰略選擇失誤,將導致我們的戰略機遇期和經濟發展周期同時縮短。
長期以來,發達國家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08年國家金融危機後,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明顯高於發達經濟體,群體性崛起呈加速上升態勢,2008年-2011年全球經濟總量增長的近90%來自發展中國家。據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2012年12月公布的研究報告《2030全球趨勢:不一樣的世界》,中國在2000年-2020年間的GOP增長將占世界GDP增長的55%,屆時中國和印度將擁有世界最龐大的中產階級。新興經濟體的整體崛起,支撐了處於困境中的世界經濟,但卻引發了發達國家的嫉妒和種種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