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學案的中職《電子技術基礎》“理實一體”教學策略的實施
教學園地
作者:餘軍民
【摘要】基於學案的中職《電子技術基礎》“理實一體”教學,應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就業為導向”的基本理念,精心設計學案,合理組織教學過程,通過“導入—實施—評價—拓展”等程序實踐“理實一體”教學,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實現有效教學,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
【關鍵詞】學案;電子技術;理實一體;學做合一
一、透析現狀:“理實一體”教學存在的問題
《電子技術基礎》是實用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由於各種原因,《電子技術基礎》的教學內容相對陳舊,難以適應電子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教學中,“紙上談兵”的現象較為普遍,理論學得多,實踐練得少。由於學生以前未接觸過電子專業知識或者對此了解很少,大部分學生感到《電子技術基礎》比公共基礎課難學、難懂,比較枯燥,學習積極性不高。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缺乏大量的生動實例,不能加深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大多數教師采用以講為主的教學方法,對照著教材講電路圖、工作原理和操作規程。學生很難學到過硬的專業技能,以至於畢業後難以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要。
基於學案的《電子技術基礎》“理實一體”教學是改變這種教學現狀、滿足學生需求的有效途徑。
二、把準方向:“理實一體”教學實施的思考
學案就是學生的學習方案。它是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已有經驗和當地的教學資源而製定的學生學習方案。學案的編寫,主要按課時進行,與老師上課、學生學習同步,適用於不同課型的教學需要。
基於學案的中職《電子技術基礎》“理實一體”教學策略,是指在《電子技術基礎》教學中,以學案為載體,以任務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麵前,學案引導,教師指導,師生共同探究、交流、合作,讓學生明確與電子技術應用專業學習相銜接的“工作(職業)目標”,讓電子技術專業理論學習與實踐動手訓練“滲透”在一起,使“學習環境”變為“工作環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受到職業崗位氛圍的熏陶。以多元方式評價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情境中能夠獲得創業的體驗和感受,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求,拉近“學習目標”與“工作目標”間的距離。
(一)學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
“以學生發展為本”包括三層含義:一是讓學生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基於學案的中職《電子技術基礎》“理實一體”教學策略,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切入口,尋找學生的入趣點,將專業課教學生活化,與學生現有經驗、體驗相結合,讓學生喜歡學習。二是讓學生有進步。中職學生的基礎不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願意學習,並參與其中,努力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進步。三是讓學生能發展。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學習的起點作為教師教學的起點,把傳授知識和技能服務於學生有個性、可持續、全麵和諧的發展,使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揮,發展學生的專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既為學生今天的學習服務,又為學生明天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理實一體:以就業為導向
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的實用型人才,使學生獲得在合適的職業崗位上工作所需要的各種能力。職業能力培養是職業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因此,基於學案的中職《電子技術基礎》“理實一體”教學策略,以“以職業能力為主線,崗位工作任務為起點”,把社會需要、專業知識和能力體係與學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理論聯係實際,將電子技術專業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知識、習得技能和獲得能力。
三、改革行動:基於學案的“理實一體”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編寫學案
中職電子技術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為有效地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我們精心編製了《電子技術基礎》學案,讓學生依據學案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學案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於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內驅力,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習得能力,體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學案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
學案的編寫,要落實“四基”,以“必需夠用”為原則,整合有用知識,簡化以學科知識體係為背景的知識要點的陳述,強化知識的應用性、可操作性,充分反映時代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滿足現代化生產對學生職業能力的需要,為學生提供適應勞動力市場需要和有職業發展前景的、模塊化知識結構的學習資源,體現“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用、學有所得”的基本理念。
《電子技術基礎》學案包括五個基本要素:學習目標、任務準備、任務實施、任務拓展、任務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