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狀劉備的長厚而近偽。”
劉備是三國時代有名的梟雄,他的權謀幹略從來不亞於在政治、經濟、文學和曆史上留下大名的曹操。
劉備的長厚和虛偽是互為表裏,他的長厚中有虛偽,虛偽中又有長厚,而從總的看,是以前者為主的。結民心,禦將領,其所言所行,性格很複雜,其禦人術很不簡單。
當陽長阪之戰是一次遭遇戰。曹軍勢大,劉備兵少,曹兵勢不可擋,把劉備隊伍衝得七零八落。趙雲保護的劉備家小失散了。趙雲自思:“我上天入地,好歹尋主母與小主人來。如不見,死在沙場上。”他拚死奮勇殺入曹操的百萬軍中,七進七出,終於找到了阿鬥。
他懷抱阿鬥,殺透層層重圍,砍倒大旗兩麵,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幸虧曹操愛才心切,下令手下人不得傷害,要捉活的,才得了一條性命。
他找到劉備,言救小主突圍情況,說:“托主公洪福,幸而得脫。”他一摸懷中的阿鬥,便有些擔心地說:“適才公子尚在懷中啼哭,此會卻不見動靜,多是不能保。”解開衣服一看,原來阿鬥正睡著。趙雲歡喜地說:“幸得公子無恙!”雙手遞與劉備。
劉備接過孩子,丟在地上說:“為你這小子,差點損我一員大將!”趙雲忙從地下抱起阿鬥,哭泣著跪拜於地說:“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主公!”
這就是劉備摔阿鬥。
劉備摔阿鬥,有人認為這種動作是虛偽的,是為結趙雲之心,當然,說虛偽是因為劉備大半生僅此一子,不愛是假;說為結趙雲之心是真,隻是這一摔,使趙雲十分感動,誓“肝腦塗地”以為報答。
這事如果換了袁紹,他一定為得子而無限喜悅,把救子之人擱在一邊,因為他的心思全在愛子身上。袁紹憐幼子而拒田豐之諫便是很好的說明。
袁紹有五個子,僅為一子患疥瘡小疾,而失去奪取天下的大好戰機;而劉備唯此一子,竟擲於地下,以表示對猛將趙雲之愛。一智一愚,相去天壤。
曹操折了大兒子曹昂,而回來哭的是典韋,大概是“英雄所見略同吧!”
古之創業主,為天下不顧家。劉邦被敵追,為使馬車減重跑得快,竟幾次把兒子推下車,確是心狠手毒!劉備為表示對猛將的愛惜,不惜把愛子擲於地下。前者是為己之安全,不足稱道;後者為結將士之心,其禦人之術令人驚歎!
曹操將攻樊城,劉備自知不敵,棄樊城奔襄陽。並派人告訴老百姓:願隨的同去,不願去的留下。兩縣之民,齊聲大聲說:“我等雖死,願隨使君共存亡!”
第二天,一路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震天。劉備在船上望見,大哭著說:“為我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我還活著幹什麼!”想投江自盡。
左右急救止。聽聞者莫不失聲痛哭。對此,有人說:劉備欲投江與曹操之收買民心一樣,都是假處。然曹操之假,百姓知道;劉備之假,百姓偏不以為假。一樣的假,劉備勝曹操。所以曹操曆來都是白臉形象。
在三國群雄中,劉備是比較愛民的。他任安喜縣尉時,與人民秋毫無犯,皆感激他。治理新野時,軍民皆喜,政治一新;百姓稱頌道: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
劉備攜民渡江後,曹軍隨後跟著追來,眾將勸他暫棄百姓使能輕裝早奔江陵,劉備泣說:“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他擁著民眾數萬,緩緩而行,甘冒被俘虜的危險。
“虛情假意”遣眾將
劉備據汝南,聞悉曹操出征河北,於是引兵乘虛襲許昌。
曹操聞訊,立即回師殺回,劉備大敗,眾將拚死相救才得逃脫。劉備敗軍不滿一千,狼狽而奔,至漢江暫令安營。
士人知是劉備,獻羊酒,大家聚飲於沙灘之上。
劉備環顧四周,長歎說:“諸位都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隨劉備。劉備命不好,累及諸位。今日尚身無立錐,誠恐有失於大家。你們何不棄備而投明主,以取得功名呀?”
眾人都掩麵而哭。關羽勸說道:“兄言差。昔日高祖與項羽爭天下,每次都敗在項羽手下,而後垓下一戰成功,開創百年基業。勝負兵家之常,怎麼可以自墮其誌!”
劉備在兵敗勢危之際,正需人支持,以渡過難關,他本應對眾人做些思想工作,說些什麼道路曲折,前途光明之類的話,要鼓勵大家不怕挫折,重新振作,去爭取勝利;但他不是這樣,而是唉聲歎氣,叫大家棄己去投明主,以求功名。
劉備之所以在這個時候遣眾人,要知道:在這兵敗將亡之際,去哀求眾人跟己,不會激起眾人留戀之情;他從責己惜眾人出發,去遣眾人,這使眾人知劉備愛己,眾人必感激而不願離去。兵書有說:“將欲取之,必先舍之。”劉備是個沙場老將,深懂得這一策略之妙用,因此能翻新出奇,用來禦人。
這是劉備禦人的創新。
關雲長跟隨劉備多年,卻摸不透其兄劉備的心事,竟苦口婆心相勸。倒是以後的人對劉備的心事了如指掌,毛氏父子在批夾中指出:“劉備與眾將聚飲沙灘之時,憐惜眾人、遣散眾人,正是因為要留眾人。……遣之而其心愈堅,辭之而其心愈固,一是患難方深,一是安樂將至;一是以君慰臣,一是以臣結主。雖是兩樣局麵,卻是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