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募基金經理大騰挪(1 / 2)

公募基金經理大騰挪

基金

作者:高基元

2014年,基金行業最熱的關鍵詞恐怕便是“離職”,有傳聞稱,基金公司高管目前一半的工作時間是規勸基金經理不要離職。

盡管各種離職傳聞已經成為業內人士餐桌和朋友圈的談資,但對於嚴肅的思考者而言,基金行業正在經曆怎樣的變化,市場又該如何看待,則是兩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基金經理更替加劇

《證券市場周刊》記者在Wind數據的基礎上梳理發現,截至12月22日,2014年出現基金經理更替的公募基金數量為576隻,較2013年同期的275隻增加301隻,增幅達到109.45%。

考慮到2013年12月23日至年底還有31隻基金的基金經理發生更替,2014年剩餘時間基金經理出現更替的基金數量應不會低於該水平,可以預計全年將超過600隻。

過去幾年出現基金經理更替的基金數量一直在逐年快速上升,2007年僅有6隻,2010年增加到75隻,到2013年達到306隻;從2007年到2013年,年均增速達到了驚人的92.57%。

2014年10月份以來,基金經理更替的基金數量同比增速明顯超出1-9月份,其中10月份為66隻,同比增長200%;11月份為62隻,同比增長240%。基金經理更替並沒有因為牛市的到來而放緩,反而有所加速。

那麼,2014年哪些基金公司的人事變動最為頻繁呢?《證券市場周刊》記者統計,截至12月22日,資產合計超過100億元的53家基金公司中,有7家公司旗下50%以上的基金替換了基金經理,其中光大保德信旗下17隻基金的基金經理悉數更替。在這53家基金公司管理的1667隻基金中,513隻發生了基金經理更替,占比達到30.77%。

如果將視線進一步縮小至資產規模在1000億元以上的11家基金公司,其管理的合計515隻基金中,131隻發生了基金經理更替,占比為25.44%,低於以百億元為門檻的平均水平。

資產規模低於100億元的基金公司有43家,除了5家新設立的公司還未發行基金,其他38家管理的218隻基金中,63隻發生了基金經理更替,占比為28.9%,也低於百億元以上公司的平均水平。

股票型基金人事異動多

從出現基金經理更替的基金類型來看,占比最多的為普通股票型基金,截至12月22日,2014年共有131隻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經理更替,占比達到22.74%;其次為貨幣基金,數量為94隻,占比為16.32%。2013年,出現基金經理更替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占22.87%,貨幣基金占14.05%。

截至12月22日,納入Wind資訊淨值統計的2627隻公募基金中,普通股票型基金有433隻,占比16.48%,貨幣型基金有428隻,占比16.29%。可以看到,占全部基金16.48%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出現基金經理更替的比例卻達到了22.74%,而貨幣基金的相應比例則基本持平,顯示普通股票型基金更容易出現基金經理的更替。

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偏股混合型基金。在2627隻公募基金中,偏股混合型基金有169隻,占比6.43%;但576隻發生基金經理變更的基金中,偏股混合型基金為54隻,占比達到9.37%,較數量占比高出了近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和被動指數型基金在發生基金經理更替的基金中占比分別為9.37%和9.55%,明顯低於其分別在全部基金中的占比13.09%和13.44%,這意味著這兩類基金的人事情況相對而言更為穩定。

毋庸置疑,中國公募基金行業正在經曆深刻變化,大部分離職的基金經理選擇了離開公募行業。

基金經理離職的背後是中國基金行業整體的轉型。自2012年10月證監會發布《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以來,基金子公司業務迅猛發展,一些小型或者次新基金公司的子公司業務規模甚至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的公募業務。有業內人士甚至為此抱怨,相比之下公募業務在公司內部似乎越來越不被重視,遭遇“邊緣化”。

然而,這或許隻是轉型過程中的一環,監管部門已經繪出了藍圖。2014年6月,證監會在《關於大力推進證券投資基金行業創新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放寬了公募行業的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