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商2014:寡頭顛覆戰(2 / 3)

市場認為,在PC端,京東借助騰訊的力量,京東平台模式將可與淘寶模式比肩;移動端,京東享有微信一級入口和QQ的流量、資源傾斜,想象空間巨大。京東也成為整個中國電商行業唯一一個可以匹敵阿裏超級流量變現的平台。

投中研究院認為,與以往模仿、複製、嫁接資源不同,坐擁移動互聯網入口的騰訊將戰略方向轉為側重“連接”這一核心功能以及開放平台的構建,同時將非核心領域資產進行剝離。騰訊將QQ網購、拍拍並入京東,通過與京東合作實現入口流量的變現都是這一戰略轉型的貫徹。而對京東而言,則可以獲得騰訊的入口及其旗下的電商資產,易迅隨後也將被整合到京東。但是,如何使京東盡快盈利將是騰訊和京東始終麵臨的一個難題。

雖然京東2013年的營業收入達到693億元,但仍虧損25億元,遠低於同期阿裏巴巴的盈利211億元、騰訊的155億元及百度的105億元。

然而,“切淘寶10%市場份額”的可能性恰恰源於淘寶過於強大。拍拍市場負責人宋暘曾經對媒體表示,淘寶的確做得很強大,商品無所不包,是一個非常長尾的市場,但是淘寶的大而全也使得類目不一定足夠深。拍拍體量較小,可以在一些重點類目做深度運營,比如母嬰、海外購、二手商品等,從一些類目入手,重點突破是會有機會的。

京東的野心還不止於此,天貓也是劉強東眼中的獵物之一。

一直以來,京東以3C產品銷售見長。近三年,京東80%以上的收入都是來自於電子產品。不過,隨著京東POP平台業務的發展,近年來京東綜合百貨類收入明顯增長,占比由2011年的11.83%上升至2013年的15%。從品類看,服裝品類已被列為京東POP平台2014年最重要的品牌之一,而服裝鞋帽被視為天貓的傳統優勢領域,年銷售額占天貓平台銷售的50%以上。

實際上,京東早在2014年1月初就悄悄吹響了向天貓發起進攻的號角。2014年1月初,京東與玖姿、朗姿、歌莉婭、周大福、Jeep、GXG、愛慕等品牌數百款春夏時尚新品達成合作,並與玖熙、新秀麗、費雷、UGG、阿迪達斯、迪斯尼、六福珠寶等11家高端品牌達成深度戰略合作,11大品牌將全部入駐京東開放平台。

POP平台正成為京東的現金奶牛,京東希望通過POP平台改善財務狀況。例如,京東POP平台對入駐服裝商家的扣點是8%,即便商家使用京東倉配服務也是7%,京東在其他品牌也有不同扣點,這意味著商家在POP平台銷售的商品越多,京東可以獲得的收益就越高。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當前京東的模式提出質疑,稱後來者要超過前者,一般會走一個不同的路徑,沒有人敢說做PC操作係統能夠超越微軟,做搜索能超過穀歌。京東更應該尋找一兩個點突破,而不是跟隨阿裏巴巴的戰略。

阿裏的反擊

手握重金的馬雲自然不甘心被趕超,其於2014年屢次豪擲重金收購行業巨頭,意在擴大戰果,並搶奪移動互聯網這一戰略高地。

要知道,早在2014年2月初,馬雲就曾表示,騰訊的“微信紅包”如同“珍珠港偷襲”。據悉,僅春節期間,微信紅包幾天之內綁定銀行卡的數量似乎就追趕上了積累幾年用戶的支付寶。

防守不利的情況下,馬雲開始主動出擊。自2013年延續至2014年的滴滴打車、快的打車等應用軟件之爭,就是“二馬”爭奪移動互聯網入口的一個縮影。

單純從打車應用軟件看,行業的空間很有限,而且很難做大,有人評論道,“打車類應用軟件並不是賺錢的工具,它僅僅是培養用戶手機支付手段的一個工具,讓用戶習慣手機支付係統並最終信任和離不開這個支付係統。”業內人士也都清楚,兩者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麵上是搶占打車市場,但實際卻是微信和支付寶之間的支付大戰。

馬雲真正的大手筆是收購UC優視。6月11日,阿裏巴巴聯合UC優視(下稱“UC”)對外宣布,UC優視全資融入阿裏巴巴。阿裏巴巴將在此前持股66%的基礎上,以“現金+股票”方式收購UC的剩餘股份。雖然雙方沒有公布交易涉及的金額,但UC優視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在一封內部員工信中透露,此次交易對UC的估值遠遠超過之前百度對91無線的估值19億美元,並直接將這筆並購定義為迄今為止“中國互聯網最大的並購交易”,而此次阿裏巴巴吞下UC,從某種程度上也改變了國內移動互聯網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