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技控股收購標的業績拚湊(2 / 3)

“最賺錢”的影視公司

儒意影業多項利潤指標遠超影視類上市公司,其2013年毛利率高達99.37%,而其他四家影視類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僅僅50%左右;儒意影業2014年1-7月(上市公司數據期間為2014年1-6月)多項利潤指標如毛利率、營業利潤率、銷售淨利潤率等遠遠同行業(華誼兄弟除外)。華誼兄弟2013年、2014年1-6月淨利潤包含大量投資收益,導致其營業利潤率、銷售淨利潤率很高,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華誼兄弟的銷售扣非淨利潤率是最低的。儒意影業2014年、2015年銷售淨利潤率預計高達37.13%、40.50%。從銷售淨利潤率來看,儒意影業可以說得上是“最賺錢”的影視公司。

光線傳媒2013年年報稱:“在2013年投資發行了《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廚子戲子痞子》、《中國合夥人》、《不二神探》、《賽爾號3》和《四大名捕2》等9部電影,全年實現票房約23.27億元,比2013年增長約46%,占全國國產片票房19%。”雖然光線傳媒出品了包括目前為止國內票房最高的國產影片《人在囧途之泰囧》等多部火爆影片,但2013年銷售淨利潤率也隻有36.27%。即將登陸資本市場的國內股市影院第一股的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說明書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共有326部國產片進入影院放映,其中,票房收入億元以上的國產影片僅有35部,僅占國產片放映總量的10.74%。

在競爭非常激烈的影視行業,作為影視界新貴的儒意影業的銷售淨利潤率如此之高,簡直是難以置信。

《致青春》收入延後確認

儒意影業2014年1-7月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為3093萬元、1729萬元,分別比2013年暴增了2223萬元及1807萬元,由知名演員趙薇導演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下稱“《致青春》”)無疑是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功臣,該影片貢獻3013萬元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高達97%,而儒意影業承擔的該影片的成本僅僅9萬元。

預案稱,儒意影業為影片出品方之一,時任華視影視總經理的柯利明先生作為影片的重要出品人及策劃人,為影片全程推進過程中的重要人物。但儒意影業的財報顯示,2013年電影收入為零元,既然儒意影業作為影片出品方之一,《致青春》已於2013年4月26日上映,為何相關收入不見蹤影?

該影片的另一出品人光線傳媒,在2013年上半年已經確認該影片收入,當年5月8日發布相關公告,“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3年5月7日24時,該影片在中國大陸地區上映12天,票房成績已超過人民幣5.2億元(最終結算數可能略有誤差),超過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 50%。”“公司將在 2013 年半年度報告中就該影片報告期內的相關財務數據及公司整體財務經營狀況進行披露。”

很顯然,《致青春》在2013年已經放映完畢並且已經結算,從會計角度來看,已經符合收入確認的條件。然而儒意影業把《致青春》的收入人為調節到2014年確認。

儒意影業目前通過電影發行公司委托各院線公司統一安排和管理其影片在各電影院的放映工作。電影總票房扣除院線及影院分賬、發行代理費、電影基金後,儒意影業一般可分得總票房的 35%左右。

根據預案的票房分成35%及《致青春》7.20億元票房可以大致計算出《致青春》出品人的總分成約為2.52億元,儒意影業分成金額3013萬元,占比12%,以此再結合儒意影業承擔的《致青春》的營業成本9萬元,大致推算出《致青春》的總成本僅僅75萬元。75萬元還遠遠不夠一名一線演員的薪酬,更何況《致青春》雲集一批人氣極高的演員。那麼,儒意影業很可能在確認《致青春》的收入時少計大量的成本。

另外,儒意影業的第一大客戶頗為奇怪。北京華實海隆石油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海隆石油”)貢獻收入3013萬元,正好與《致青春》的收入金額一致。海隆石油既不是出品人,又不是發行公司,也不是影院公司,不過,儒意影業現任總經理席曉唐曾經任海隆石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法務總監。

高價出售“期片”

儒意影業2014年1-7月淨利潤雖然比2013年暴增,但也隻有1729萬元,這樣的業績很顯然不足以讓其賣出15億元。所以,儒意影業出售電視劇《北平無戰事》,這樣2014年將增加3000萬元的毛利,加上其他影片收入,2014年的淨利潤將達到7432萬元。從表3可以看出,儒意影業2013年電視劇收入154萬元,2014年1-7月電視劇收入更是零元,但預測8-12月將奇跡般實現收入902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