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新領域短期內不可能實現規模性的盈利,因此上市公司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進行跨界並購。”項軍認為,上市藥企進入新的領域,可以較大提升估值水平,從市值管理的角度來看效率非常高。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擔憂不少醫藥企業並購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通盤考慮,有些並購後的整合效果也不如預期。而且,從醫藥企業的並購案例來看,普遍溢價較高,未來能否順利整合以及整合後對企業經營的貢獻程度還是個未知數。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與往年的資本運作方式相比,2014年“上市公司+PE”模式開始流行,醫療產業並購基金日漸成為醫藥企業快速實現外延式增長的途徑。
據統計,2013年僅京新藥業(002020.SZ)參與了並購基金合作,但2014年多達十餘家,包括中恒集團(600252.SH)、愛爾眼科、中源協和(600645.SH)等,規模多在2億-10億元,其中中恒集團基金規模高達20億元。
“這種並購基金的運作模式,實際上是一種債權加股權的夾層融資基金方式。”深圳市創東方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張宸表示,醫藥類上市公司可以降低投資風險,通過體外孵化的方式減少研發投入和人力成本。
對於2015年,東方證券認為並購將進入下半場,一方麵在先行者成功案例的刺激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加入並購大潮;另一方麵上市公司要麵對越來越高的要價以及並購標的挑選從“優中選優”到 “劣中選優”,難度會明顯增大,預計資本市場的反應會更加理性。
互聯網醫療元年
每一次新的技術潮流,都會引發傳統行業顛覆性的變革。2014年,互聯網正式叩開了醫藥行業大門,BAT三巨頭和A股醫藥上市公司動作頻繁。
“移動醫療能有效緩解醫療費用支出(看病貴)、解決醫療資源錯配(看病難)的曆史難題。”中金公司醫藥分析師強靜稱,同時由於互聯網能有效克服醫療資源分布的長尾效應,實現醫療資源優化配和解決患者與醫生之間信息不對稱難題,從而降低隱形成本。
據分析,移動醫療每年將為中國節約1100億-6100億元的健康費用支出。
在線醫療服務市場前景看好。2014年BAT巨頭憑借科技公司的專業身份和資金優勢,高調進軍移動醫療領域,騰訊先後牽手丁香園、好大夫在線、中澳凱爾,阿裏巴巴則推出未來醫院計劃、收購中信21世紀,百度打造了Dulife設備+Dulife平台以及北京健康雲項目。
與此同時,A股上市公司也紛紛布局互聯網醫療。2014年8月,樂普醫療(300003.SZ)宣布收購醫康科技,旨在構建可穿戴設備和服務平台,在心血管疾病垂直領域形成立體閉環。九安醫療(002432.SZ)則是國內移動健康產品的開拓者,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iHealth 係列產品。三諾生物與糖護科技合作,福瑞股份(300049.SZ)投資開發肝纖維化在線診斷係統(FSTM),寶萊特(300246.SZ)發布育兒寶。家用器械龍頭魚躍醫療(002223.SZ)、連鎖體檢機構愛康國賓也頻頻尋求與移動醫療公司的合作,旨在拓展新業務,為企業的發展打開更大空間。
中金公司認為,未來在線醫療服務、可穿戴設備以及醫院信息化將是移動醫療發展的三大重點領域。其中,在線醫療服務將成為互聯網醫療中最具想象空間的綜合性板塊。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互聯網醫藥電商也是各路資本重點發力的方向之一。
據統計,2013年網上藥店銷售收入約42億元,占比隻有0.4%,無論是相對還是絕對空間,尚有巨大增長空間。
從政策麵看,2014年5月8日藥監總局出台《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處方藥網售和配送首次出現大規模放開的征兆,醫院、分銷企業、零售端的利益格局會被重構,同時阿裏等網絡平台型企業的介入會催生新的商業機會。
資料顯示,太安堂(002433.SZ)2014年以3.5億元收購2013年十強醫藥電商康愛多連鎖藥房,快速切入電商領域;以嶺藥業(002603.SZ)電商平台以嶺健康城8月底正式上線,主要以普通健康品銷售為主;康恩貝(600572.SH)12月4日公告參股珍誠醫藥,切入互聯網B2B醫藥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