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新常態時代

公司與產業

作者:杜鵬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2014年無疑是中國醫療大健康行業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隨著過去10年高增長黃金期的結束,醫藥行業從2014年開始正式步入低增速的新常態時代,這也成為每一家藥企未來長時期內都要麵臨的新挑戰。

然而,機遇與挑戰總是相伴相生,即將過去的2014年也是醫藥行業不斷求變、不斷創新的一年,並購重組大潮愈演愈烈,同時也正式開啟了互聯網醫療元年,將在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深刻影響A股上市藥企和醫藥股投資者。

新常態時代

2014年,醫藥行業增速放緩得到確認。

“2014年初大家還在憧憬醫藥行業增速回歸20%以上,但半年度以及三季度報告的出爐則徹底打消了這種念想,尤其是三季度在2013年低基數下並未實現觸底反彈,讓投資者逐步確認了行業增速放緩的事實。”東方證券醫藥分析師田加強如此表示。

數據顯示,2014年1-10月,中國醫藥製造行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8576.4億元,同比增長13.12%,比2013年同期下降5.08個百分點,雖仍處於增長態勢,但增速下滑明顯;當期實現利潤總額1786.8億元,同比增長12.86%,比2013年同期下降4.56個百分點。

過去10年,受益於醫保擴容、政府投入和新品放量,中國醫藥行業經曆了持續快速增長的“黃金十年”,行業收入和利潤增速複合增長均超過20%,常年維持在GDP增速的兩倍以上,醫藥板塊也成為一級行業中超額收益最為明顯的行業,醫藥股更是牛股輩出,10倍股不在少數。

“但時過境遷,進入2014年,醫改已經正式步入深水區,在醫保總盤不會有大幅擴張的情況下,醫保控費和藥占比下降將是長期趨勢。”興業證券分析師項軍認為,考慮到醫保支出、財政投入、新藥審批和醫藥消費升級的總體情況,未來行業回到20%以上的高速增長區間難度較大,10%-20%的增速將成為醫藥行業的“新常態”,而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的業績和估值分化也將進一步加劇。

在項軍看來,這一現象很正常,因為整個GDP增速也已經下了一個台階。

東方證券發布的報告也認為,醫藥行業進入成長2.0時代,2014年醫藥行業整體收入和利潤增速相比前兩年明顯下降一個台階,未來10%-15%的增速區間成為新常態。

“新常態下醫藥企業一方麵要修煉內功,豐富自身的在研品種梯隊來增加硬實力,同時要通過國際認證來增加軟實力。”田加強認為。

展望2015年,招商證券認為,醫藥行業整體增速基本和2014年相當,醫藥工業維持13%左右的增長,上市公司整體維持在15%左右。

醫藥並購大潮

2014年,A股的並購重組熱鬧非凡,其中醫藥行業是重中之重。前11個月,醫藥生物板塊發生130起左右的並購整合。有市場人士分析稱,為了應對股東和自身發展的需要,上市公司在內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開始尋求外延式並購增長。此外,在研品種審批周期過長,以及行業集中度過低,也需要通過並購來繼續做大做強。

從並購領域來看,受益於國家對於民營資本進入健康服務行業的政策支持,醫藥行業並購多涉及健康服務、醫療器械領域,尤其醫療服務領域並購重組數量呈爆發式增長。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先後有康美藥業(600518.SH)、複星醫藥(600196.SH)、北大醫藥(000788.SZ)、信邦製藥(002390.SZ)、三諾生物(300298.SZ)等公司宣布並購醫療機構,部分並購對象還是當地公立醫院。截至目前,至少有17家醫藥類上市公司參與了醫療機構並購。

據悉,目前複星醫藥、馬應龍(600993.SH)、愛爾眼科(300015.SZ)、恒康醫療(002219.SZ)等公司已基本實現了從傳統醫藥企業向醫療服務行業及大健康產業的滲透,部分公司此前並購的醫療機構已成為公司主要的利潤來源,如金陵藥業(000919.SZ)等。

2014年醫藥行業並購的另外一個特點則是,由於美股市場Illumina股價屢創曆史新高,以及A股市場爆炒基因檢測、細胞治療、血液透析等主題投資,國內市場也開始全麵擁抱新興產業技術,頻繁通過並購實現深度介入。

例如,千山藥機(300216.SZ)通過收購宏灝基因進入基因檢測領域,北陸藥業(300016.SZ)以2.04億元取得中美康士51%股權,進入細胞免疫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