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主導2015年A股
股市
作者:吳曉兵
2014年最後一個半月,A股市場風格突變,伴隨著巨大成交量,上證指數一躍而至近五年來高點。
此前2014年的大部分時間裏,A股仍延續了2013年“結構性牛市”的格局,代表大盤股表現的上證指數窄幅震蕩,5、6兩個月的振幅分別隻有3.45%和3.77%;而創業板和中小板的個股則表現活躍,各種題材、概念炒作目不暇接。
牛市險些壓垮創業板
創業板指數自2012年底585點見底以來,一路上漲近兩倍。
創業板相對於主板大盤股的出色表現,由內外多種因素造成。就最重要的來說,在外部,一是宏觀經濟環境不溫不火,大盤股多屬於傳統產業和周期股,難有持續表現;二是整體流動性狀況尚可,但信托、理財產品收益率較高而風險性還沒有暴露,使得居民對無風險收益的判斷出現偏差,對低風險低收益波動較低的大股票缺乏興趣;三是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地位日益重要,投資者熱情高漲。
在內部,一是增量資金缺乏,相對龐大的股市市值來說,存量資金不足以推動大盤指數,隻有主動縮容,簇集在小股票中製造局部行情;二是創業板、中小板大股東多是民營企業老板,有動力配合推高二級市場股價;三是滬深300股指期貨具備的做空機製在一定程度上抑製了大股票的上漲。
在上述背景下,從過去兩年的經驗來看,創業板牛市主要由流動性驅動。所以,對於創業板的主要利空,並非來自宏觀經濟和公司基本麵,而是來自場內對流動性的爭奪。
在此期間,確實也有一些局部熱點迅速崛起,最典型的是上海自貿區概念,在2013年9月出盡風頭,個股快速翻倍。但該板塊總市值不大,對資金的吸納有限。當月滬市(該板塊個股均屬在上海上市)成交金額環比雖然上升了22.6%,但絕對金額不過25366億元,並未過分偏離均量水平,與當月深市成交金額相比,也隻高出16.7%。
這更像是創業板牛市中的一個插曲,並未影響整個市場格局。至於其他的行情發展分支,其力度更小,影響微乎其微。
最近一個多月的行情則不同,由於上漲的金融股和其他大盤股體量巨大,而且也同樣缺乏鎖倉,需要高換手推動,因此爆出曆史性的驚人巨量。滬市10月成交金額還隻有31286億元(已偏離均量較多),11月迅速升至48813億元,截至12月24日的當月成交金額已有91879億元,全月有望突破10萬億元。與深市的比值也由10月的91.4%反超為11月的119.8%,再到12月(截至24日)的159.1%。
金融股的巨量成交和驚人表現,像一個巨大的資金黑洞,將其他板塊的資金吸走。於是,創業板本身的高估值、市場操縱橫行等問題,在流動性衝擊下暴露出來,引發了小規模的崩盤。
金融股行情在壓垮創業板之後,也短期見頂。
隨後,如果行情仍回到創業板的主線,則金融股行情雖然驚人,但仍隻是局部牛市,並未脫離過去兩年的原有市場結構。
2015年麵臨全局性係統風險
若出現另一種可能,金融股等大盤股隻是短暫調整,蓄勢後在巨量下卷土重來,其資金黑洞效應也將再現。
在本輪行情中,創業板由於同為A股、資金流動便利而首當其衝受到影響,行情同時也拖垮了一些P2P平台。
若上證指數真的漲到3500甚至4000點,其吸金範圍勢必擴展到其他資產領域,房地產也包含在內。
在最近一個月“油價-盧布-俄股”的俄羅斯資產崩盤鏈條當中,彙率和股市更多屬於被動跟隨,原油價格才是重點,它既是俄羅斯的支柱產業,也是其經濟和資產的核心表征。
由此聯想中國。雖然近期股市波動較大,人民幣彙率也承受了一定貶值壓力,但都不是中國資產風險的關鍵所在。從行業地位和表征作用來看,房價之於中國相比油價之於俄羅斯具有相似的重要性,甚至過之。
所以人民幣基本沒有大幅貶值和主導中國資產下跌的可能,股市隻要加杠杆不大,其漲跌也不容易演化成全局性問題。唯有房價,才是中國經濟和中國資產的心腹之患。
中國房價與油價大不同之處,在於後者是全球定價,主動權多在華爾街和歐佩克手裏,俄羅斯對油價的影響力有限。而中國房價是“關起門”來玩的遊戲,不容易受到外資衝擊,而主要取決於中國居民的權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