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在所羅門海域僅有兩艘此類艦隻,尼米茲擔心麥克阿瑟要把航空母艦當作“犧牲品”。

他不能不顧它們的安全。金上將也認為將航空母艦和太平洋戰區僅有的一支陸戰隊派入敵軍空中火網密集的區域無異於一場大賭博。他認為應在逐步拿下所羅門群島後再攻取臘包爾,以便能夠把機場修複,用轟炸機和戰鬥機來支援連續的進攻行動。金同時提出,參戰部隊來自太平洋艦隊和太平洋海區,指揮工作應由尼米茲負責。

此事在美軍高層中鬧得沸沸揚揚,經過磋商,最終達成一項有關所羅門群島的折衷方案——戰役第一階段,是奪取聖克魯斯群島、圖拉吉島及其附近要地,由尼米茲將軍擔任戰略指揮。為了便於指揮,把南太平洋地區和西南太平洋戰區的分界線改在東經159°。這條線靠近瓜達爾卡納爾島的西側。隻要在圖拉吉地區站穩腳跟,那麼隨著向巴布亞半島的薩拉莫阿和萊城進軍的開始,將戰略指揮權交給麥克阿瑟,同時開始戰役第二階段,由他統一指揮沿所羅門群島北上的作戰部隊。接著,盟軍的兩條戰線對臘包爾實施夾擊。

在參謀長聯席會議下達命令之前,尼米茲將軍已經著手擬定基本計劃,並於7月的第一周大體完成。海軍中將戈姆利代表尼米茲在南太平洋地區擔任戰略指揮,由在珊瑚海和中途島兩次海戰中威名遠揚的弗萊徹海軍中將擔任登陸編隊的戰術指揮,原任海軍作戰部計劃部部長的裏奇蒙·特納海軍少將負責指揮兩棲作戰部隊。亞曆山大·範德格裏夫特少將是擔任登陸任務的海軍陸戰第1師師長。

不言而喻,僅在1個月時間內,既要集結部隊、製定詳細的作戰計劃,又要進行兩棲作戰那種極其複雜的訓練和戰前演練,時間實在倉促。同時,由於盟軍11月將實施北非登陸,再向該地區增派部隊或水麵艦隻的可能性極小。麥克阿瑟的三個陸軍師需要鎮守澳大利亞,看來也無法參戰。尼米茲若想派兵加強海軍陸戰師,隻有拆東補西,從南太平洋各地的守備部隊中抽調兵力。

然而,此方案剛出爐兩天,據夏威夷情報站破譯的一份日軍電報表明,日本海軍特遣隊已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並由工兵在島上修建機場。

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使尼米茲深感震驚,事態一時變得極為緊迫。假如日軍建成了機場,從瓜達爾卡納爾島起飛的飛機將能夠輕而易舉地襲擊美在附近島嶼的空軍基地,美軍現有防線將受到嚴重威脅。顯然,美軍必須立即更改作戰目標,將瓜島納入圖拉吉、聖克魯斯群島的作戰計劃之中,並在敵軍建成機場之前,攻占該島。

作戰規模雖然擴大了,準備時間卻不能延長。金上將和尼米茲確定原計劃時間一周後,即8月7日為瓜島登陸日。

尼米茲立即傳令亞曆山大·範德格裏夫特海軍少將和第17特混艦隊司令弗萊徹,準備進攻瓜島。

7月31日,由特納海軍少將指揮的南太平洋登陸艦隊,滿載16萬名海軍陸戰隊隊員,在8艘驅逐艦和1個驅逐艦警戒群以及航空母艦艦載機的護航下,從斐濟島出發,進攻瓜島。

支援和護航編隊統由弗萊徹指揮。編隊中的航空母艦包括“薩拉托加”號、“黃蜂”號、“企業”號。

8月7日清晨,登陸艦隊接近瓜達爾卡納爾島,島上日軍毫無防範。日軍工兵被美軍炮火驚醒之後,迅速放棄營地,撤入熱帶叢林。8日,美軍輕而易舉地占領了剛剛建成的瓜島機場,並取名為“亨德森機場”。黃昏時分,經過激戰的美軍又成功地攻占了瓜島以北的圖拉吉島。

兩島告失,震驚了日本朝野。東條首相大罵海軍擅自行動,沒有爭取陸軍的援助。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海軍大將氣急敗壞地下令:聯合艦隊必須重克瓜島,奪回機場。

於是,充滿血腥的瓜島爭奪戰拉開了戰幕。

1942年8月8日,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北部爆發了薩沃灣海戰,美軍南區巡羅隊大敗,澳大利亞重巡洋艦被擊沉,美“芝加哥”號巡洋艦、“帕特森”號驅逐艦被擊傷,在北區,美“阿斯托裏亞”號巡洋艦被魚雷擊中,美“文森斯”號、“阿斯托裏亞”號和“昆西”號均遭重創,相繼沉沒;“拉爾夫·塔爾伯特”號驅逐艦在警戒時也被擊沉。

8月中旬,弗萊徹領導的航空母艦特混艦隊正在瓜島的東南海域活動,擔負對所羅門群島海上交通線的保護任務。8月24日,特混艦隊擊沉日軍輕型航空母艦“龍驤”號,至此,瓜達爾夫納爾島戰役中的第二次海戰,美軍稱之為“東所羅門群島海戰”開始。此後,美“企業”號航空母艦被重創,弗萊徹的旗艦“薩拉托加”號也被擊傷,均返回珍珠港檢修。

9月,尼米茲飛往舊金山,與金上將一起舉行會議。在那裏,尼米茲獲知哈爾西接替弗萊徹擔任高級戰術指揮官,指揮在南太平洋海區美軍全部航空母艦作戰。

9月中旬,日軍沿亨德森機場以南的山嶺發起突擊。日軍未能突破防線,並遭到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