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日軍攻擊部隊出師告捷,順利占領圖拉吉島。
5月4日淩晨,美軍弗萊徹麾下的40架艦載機從“約克城”號起飛,對圖拉吉實施兩次空襲,擊沉日驅逐艦1艘、登陸駁船3艘,另外,還擊傷5架日水上飛機。
高木海軍中將確認空襲圖拉吉的美航空母艦特混編隊就在附近,急令機動部隊從所羅門群島破浪南下。
至此,世界海戰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艦之間的拚殺在珊瑚海海麵上拉開了帷幕。
弗萊徹的電文報告了日輕型航空母艦“祥鳳”號被擊沉的事實。尼米茲的臉上沒有露出笑容,他提醒弗萊徹密切注意日軍大型航空母艦“翔鶴”號和“瑞鶴”號的動向,因為這兩艦仍在珊瑚海的海麵上遊弋,隨時可能攻擊他的第17特混艦隊。
珊瑚海海戰雖然日軍飛機和傷亡人數多於美國,但他們以損失12萬噸“祥鳳”號和在圖拉吉島外圍被擊沉幾艘小艦的較小代價,換取了擊沉“尼奧肖”號、“西姆斯”號和33萬噸大型航空母艦“列克星敦”號的勝利。
但是,開戰以來,日軍的武力擴張第一次遭到遏製,進攻莫爾茲比港的作戰計劃隻得向後推遲。更為重要的是,被擊傷的“翔鶴”號航空母艦需要修理,損傷慘重的“瑞鶴”號需要重建,這些都大大削弱了日方在即將舉行的中途島海戰中的實力。
珊瑚海海戰是太平洋戰場上戰局發生逆轉,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的標誌。
尼米茲曾打算讓弗萊徹艦隊留在珊瑚海,因為哈爾西正在迅速趕往珊瑚海,可以把“約克城”號及其護衛艦並入第6特混艦隊,以尋找新的戰機。
但是,尼米茲最終放棄了這一想法。他那富有戰略素養的目光已經投向了即將展開的中太平洋遭遇戰。於是,他命令“約克城”號必須盡快得到修繕,以便以較完整的陣容投入新的決戰。
同時,尼米茲命令潛艇部隊對受傷返航的日航空母艦發動襲擊,又向普吉特海峽海軍船廠發報,敦促他們加速修複“薩拉托加”號,以備急需。
5月10日,日軍采取了一次軍事示威行動,意在挽回珊瑚海戰中丟失的麵子。他們派一支部隊占領了大洋島和瑙魯島這兩個島嶼。尼米茲將計就計,電令哈爾西趕赴東所羅門群島500海裏內的海域,讓“大黃蜂”號和“企業”號及第16特混艦隊擺開陣勢,意在迷惑對方,使日軍相信太平洋艦隊的所有航空母艦都已抵達南太平洋,從而牽製日軍北上進攻的兵力。
此招果然奏效,日進攻部隊發現美航空母艦之後,慌忙撤出了所占島嶼,並在南太平洋海域排兵布陣。
3中途島大捷
中途島位於亞洲與北美之間的太平洋航線正中。由美國海軍上尉勃洛克於1859年發現。
中途島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該島離美國舊金山和日本橫濱均相距約2800海裏,距珍珠港約1135海裏。它是美國在中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和海洋交通樞紐,也是美軍在夏威夷的門戶和前哨陣地。中途島一旦失守,美太平洋艦隊的大本營珍珠港將暴露於日軍的虎口之下。
5月中旬,在情報部門的分析下,尼米茲領導的作戰室不僅清楚地掌握了日軍計劃奪取中途島的戰略企圖,而且還查明了其參戰的兵力、數量、進攻路線以及大致上的作戰時間。
當時美太平洋艦隊水麵艦隻的狀況十分不妙。據情報估計,日軍將有10艘航空母艦傾巢出動,而美國僅有“企業”號和“大黃蜂”號2艘可以使用,而且尚在珊瑚海,正奉令急速返回。“列克星敦”號已經沉入海藻叢生的熱帶海底;“約克城”號遭重創,修整後才能投入戰鬥。“薩拉托加”號於1月11日在瓦胡島南西500海裏處被潛艇擊傷,盡管已經修複,但遠在聖地亞哥,難以如期抵達中太平洋。
至於其他主要艦艇,日軍擁有包括世界馳名的最大戰艦——新“大和”號在內的11艘快速戰列艦,而尼米茲隻有6艘速度緩慢、難以配合航空母艦作戰的戰列艦。
5月27日,“約克城”號航空母艦拖著傷殘之軀,駛抵珍珠港。菲奇將軍估計修複這隻千瘡百孔的戰艦起碼需要3個月時間。但在整個珍珠港的美軍協同作用下,“約克城”號僅用一天就修複完畢。
尚在“約克城”號駛抵珍珠港之前,尼米茲已經從情報部門獲悉日軍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海軍大將的進攻計劃。這也正是尼米茲之所以急如星火地命令部隊搶修“約克城”號的原因。
情報顯示,日本聯合艦隊將分為三大主力陣容:
1北太平洋編隊,由山本親自指揮。包括航空母艦第2突擊編隊和高須四郎海軍中將指揮的“阿留申警戒部隊”。
山本的編隊擁有戰列艦“大和”號、“長門”號、輕型航空母艦“龍驤”號、水上飛機母艦“千代田”號、“日進”號以及若幹輕巡洋艦和驅逐艦。這支兵力預計部署在中途島北麵600海裏處。
高須中將的“阿留申警戒部隊”由4艘戰列艦、2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組成。任務是支援阿留申群島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