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公司增值的事務
一個有遠大誌向的人,除了個人奮鬥外,還可以暫時棲身於一個公司,成就自己的宏偉藍圖。
在通用汽車公司,自“20世紀最偉大的經理人”阿爾帶雷德斯隆以來,仍有無數的有誌青年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威廉·杜蘭特,一個具有偉大夢想的人,對汽車有一種著魔似的狂熱。在20世紀初,他看出汽車工業將是令人興奮的一種行業,他幻想自己成為一個汽車巨商,擁有領導支配權。
1908年11月16日,杜蘭特組建了通用汽車公司,但這對賬戶上僅有2000美元。不過,杜蘭特憑著自己特有的熱情與幹勁,拋出通用汽車公司股票,換回其他公司。在1908年到1910年,僅2年裏收購的公司中,現在仍頗負盛名的就有別克卡迪拉克冠軍水花塞等公司,然而這也種下了禍根——大規模地收購、置換使通用汽車巨債纏身。1910年8月,通用汽車公司瀕臨破產。經過多方奔走,各方達成一項協議。通用汽車以財產為抵押,從銀行獲得一筆1500萬美元的貸款。在以後的五年內通用汽車支付了高達900萬美元的利息。杜蘭特也被“轟離”總裁的職位。
不甘心失敗的杜蘭特,在以後的四年中,又建立了五家汽車公司,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雪佛蘭汽車公司。1915年,他重新得到總裁的職位。隨後,他清理了董事會,把那些銀行家趕出了董事會。同時,他又重新打響了兼並戰。在1916年到1920年中,他又買入了雪佛蘭,弗裏吉達勒和海厄特等。如果杜蘭特當時可以籌集300萬美元,他會把福特公司也吞下的。
毫無疑問,誰也不能說杜蘭特工作不盡心盡力。然而,他隻熱衷兼並,卻很少考慮買進的公司對企業有什麼用處,也幾乎不考慮因管理而節省下來的資金。很顯然,杜蘭特的所作所為隻能使通用汽車陷入險境。果不其然,1920年美國債券市場不景氣,通用汽車債券滯銷,現金儲備也損失殆盡。無奈之下,杜蘭特隻能以自己的辭職來拯救通用汽車。
作為公司的員工,最基本的義務便是盡心盡力——不論做什麼樣的工作,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都應該盡心盡力地把它做到盡善盡美的地步。但這是B級員工的標準,若想做到A級員工的境界,還應對所做的事有個限度,即做那些為公司增值的事務。盡心盡力做為公司增值的事務,這是傑出員工優於普通員工的最大區別之一。
正如皮爾·卡丹曾經對他的員工說:“如果你能真正地釘好一枚紐扣,那麼對公司來講講,這應該比你縫製出一件粗製的衣服更有價值。”這句話更深一層的理解應是:盡心盡力是工作的基本精神,立足此基礎上,多做為公司增值的事務。
敬職敬業責無旁貸
造物主對每個物種都有了職責上的安排:蜜蜂采花釀蜜,貓抓老鼠,蜘蛛張網捕蟲……而作為萬物的靈長的人呢?工作是人的天職。換句話說,尊敬工作可給人帶來榮耀。傑出的員工都具備真正的敬業精神。
一位先哲說過:“如果去做一件事情,就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一位名人也說:“無論做什麼,都要全心全意地做!”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現代社會,毫不誇張地說,一個公司的存亡,就取決於其員工的敬業程度。隻有具備忠於職守的員工,才有可能為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才能創造出優質的產品。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總裁麗貝特·博伊爾說:“公司聘用人的標準是敬業精神。我認為,工作是一個人的基本權利,有沒有權利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則看他能不能認真地對待工作。公司給一個人工作,實際上是給一個人生存的機會,如果能認真對待這個機會,也才對得起公司給予的待遇。”毫無疑問,工作態度已被為組織遴選人才時的第一標準。
敬業是一種職業態度,也是職業道德的崇高表現。一個沒有敬業精神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會得到人們的尊重和接受;能力相對較弱但具有敬業精神的人卻能夠找到自己發揮的舞台,並步步實現自身的價值,最後更有可能發展成為廣受尊重的人。
“藍色巨人”的“藍色魅力”吸到著全球各地的人才走進它,融入它,成為他們實現夢想的天堂,但是若想加入“藍色軍團”發展,IBM在人力資源管理與建設上還有一整套獨特而完善的體製,專於本職就是其中很關鍵的一點。
1978年,麥迪·卡斯特從馬薩諸塞州州立大學畢業,成為IBM公司的一名程序員。眾所周知,程序員都是一些高智商的“天才”。而且,這些程序員大部分都擁有碩士和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