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精通投機的技巧(3)(2 / 3)

條件的配合是指客觀環境和創機者的主觀條件互相配合。首先是客觀因素的變化,造成有利的投資環境。例如經濟複蘇,人口激增,可用的土地有限,造成地價急漲,這是把資金投入地產市場的有利環境。其次是指創機者具備足夠的條件去利用這個有利的環境,例如買地,發展土地所需的資金、技術、人才等,以及創機者個人的眼光、膽識和決斷力等。最後是指標、客觀因素剛好配合,例如,在地價快要急漲時,先已預見到這個趨勢,又具備投資的各項條件。

創機者的物質條件(資金、人才等)、個人條件(眼光、膽識等)都屬於資源,能為創機者創造價值,帶來利益。而機會正好提供最有利的環境,讓創機者得以更有效地運用資源,創造或增加利益。機會有著成效高、瞬時性、善變的特征,難以捕捉,但一旦有充分的準備和眼光,又極易抓住。有了第一個機會後,不要見一點好就收,需要充分發掘它的潛能,你會發現,其他機會就從四麵八方湧來,如滾雪球一樣。

區分運氣與機會

常聽人們這樣說:“某某有什麼了不起!他還不是運氣好,才坐到今天的地位。”或者說:“某某那兩下子,不見得比我高明,不就是有個好靠山嘛!”這些說法,幾乎完全否定了別人的才能,認定人海浮沉,全靠運氣和關係。青年人必須警惕這些觀念,不要坐等運氣的來臨。而且要明確運氣不是機會,對待機會要有正確的態度和行為。

從《守株待兔》的寓言與青黴素發明的事實,一比較,就可說明機會與運氣的分別。

運氣帶有偶然、意外的性質。上述兩個事例都有意外的成分,兩個當事人都交上了好運。兔子撞樹而死,是難得一次的意外。農夫從未想到會碰到這種意外,讓他撿了便宜。弗萊明原意是要培養葡萄球菌,黴菌的出現,是出乎他意料之外。對他來說,黴菌的出現,是個不速之客。

接下來,《守株待兔》跟發現青黴素事件出現有顯著的區別。《守株待兔》純屬意外,那是運氣,沒有夾雜機會在內;而發明青黴素的事,則在運氣之外夾雜著機會。

當以某種方式培養葡萄球菌,就會培養出黴菌,但弗萊明那時並不知道這個現象,這是客觀的事實。隻要他針對這個現象進行研究,方法正確,就有可能發現青黴素。提煉出青黴素,無形中給黴菌創造了醫學價值,也為弗萊明帶來聲譽和成就,這就是機會。

至於兔子撞樹,無論怎樣看,都純屬意外,除了給農夫撿到一次小便宜之外,沒有創造什麼價值,也沒有給農夫創造未來的有利條件,因此不是機會。

弗萊明發現黴菌之後,他可能有兩個反應:一是覺得黴菌的出現,阻擾了他對葡萄球菌的研究,把它當作麻煩事,不予重視;二是覺得好奇,進行研究。如果弗萊明采取前一種態度,發明青黴素的就不是他,而是別人了。弗萊明也是及時掌握機會,結果獲得成功。

至於我們這位農夫叔叔,連田也不耕,整天在樹下呆等,他既沒冒什麼風險,也沒有付出什麼勞動,隻是希望不勞而獲,難怪被世人取笑。

上述的比較分析中,我們不難得出:

1.我們歡迎運氣,但不能靠運氣;

2.機會的來臨,可以出自偶然,但當事人必須及時利用,才能創造價值;

3.機會不同於運氣,要增值獲利,必須付出辛勤勞動,不要心存僥幸。

智慧與勇氣帶來機會

常言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可見,人們是多麼企盼著機遇,珍惜機遇,但在機遇麵前,人們又仿佛隻有被動地適應、服從。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把握住機遇的咽喉,使它為你單獨呈現出來呢?那就隻有創造機遇,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把自己置於機遇的康莊大道。

要想創造機遇,就必須有堅實的根基。這種根基就是:你對先進的經營思想、消費時尚和社會經濟的大環境的深入了解和把握。下麵以世界最大的百貨公司——梅西公司為例來簡析之。在創業初,梅西公司就給自己創造了一個機遇。開業那天,提出了一個誘人的口號:“用現款買便宜貨。”也就是今天常說的“開業大酬賓”。而這一招在一百年前看來,無疑是新穎、獨特的。在當時商品經濟並不象現在這麼發達,人們渴望購買便宜貨的願望要比現在強烈得多,而機遇卻要少得多。羅蘭·梅西正是抓住了這一消費心理,為自己創造了機遇。在這個口號的吸引下,人們潮水般地湧向梅西公司。公司不僅因此賺回了一大筆,還以此廣泛地宣傳了自己,從此,人們知道有一家百貨公司叫梅西,在紐約第十四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