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優雅的嗬護(1 / 3)

不得不說,大腦實在很難伺候,似乎任何一件事情都會使它產生變化。比如每天攝入的食物,水;比如每天思考的事情,走路的方式,甚至沒有做過的事情都在影響著大腦結構的變化,真是不知疲倦、與時俱進的高級器官。

大腦優化法

大腦的內部有著比宇宙中的星星還要多的連接,無論工作、休息還是戀愛,要做到最好的自己本質上就是要“優化”我們的大腦。我們做的所有事,所有的感覺和思想,與人相處的每一處細微差別,其中心就是“大腦”。當你跑步、舉重或者做瑜伽以保持良好身體狀態時,別忽略我們的大腦,相信它,給它工作的機會。

無論什麼年紀,精神鍛煉都會給大腦帶來普遍積極的影響。請看這21條提升腦力的優化法吧。

1.建立對大腦的信任

廣泛閱讀來自各個領域的雜誌。讓人、地方和事情聯係起來,探索新的機遇,為問題尋找答案。

2.驅動大腦細胞

研究表明,那些得到足夠運動的人,大腦也得到了足夠的鍛煉。加州拉由拉市的“薩克生物研究學院”的科學家發現,那些在轉輪上跑動的老鼠比整天坐那兒不動的老鼠的海馬(我們前麵提到過,海馬是大腦控製學習和記憶的部分)得到的新細胞多了一倍。所以,做點運動,選擇一個訓練項目,比如馬拉鬆、三項全能或者“趣味賽跑”,或者找個伴兒一起讓運動變得有趣。

以往研究發現,運動病症(如亨廷頓症和帕金森症)患者丘腦灰質密度會顯著降低。本研究結果不僅從另一方麵證實了丘腦的灰質密度與人類的運動行為有某種程度的相關,也提示從事動作技能的康複性訓練可以顯著增加人腦的灰質密度。也就是說,該研究結果為臨床運動病症的治療途徑提供了新的證據和啟發,對於運動病症的康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3.鍛煉你的思維

讓大腦細胞活躍起來並不隻是物理運動,就像那些出租車司機和玩兒鋼琴的人,我們可以通過使用大腦裏各種各樣的區域來建立它們。杜克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羅倫斯·凱茲(Lawrence Katz)指出,找到使用大腦退化部分的簡單途徑不僅有助於維護神經細胞,也有助於細胞上的樹突和軸突接收傳遞信息。凱茲說就像一次新的舉重練習幫助建立未充分使用的肌肉,用新奇的方式思考和觀察世界有助於改善大腦不活躍部分的功能。

4.體驗新的味覺和嗅覺

用非慣用手去握鼠標;開辟一條新的道路上班或是上學;到新的地方去旅行;搞點藝術創作等等。總之,去做可以讓你的大腦跳出常軌的事吧。

5.多問為什麼

我們的大腦與好奇心是聯係在一起的。鍛煉好奇心最好的方式就是問“為什麼?”養成一天至少問十個“為什麼”的習慣吧,讓大腦變得愉快,然後驚訝地發現原來生活和工作中有那麼多的機遇和解決方案。

6.笑

科學家告訴我們“笑”有益健康。笑不但可以促進體內釋放內啡肽及其它有積極力量的化學物質幫助我們減壓,還可以打破舊有模式,可謂大腦的快速充電法,所以多多大笑吧!

大腦製造出來的“腦內啡”能使人產生一份快感,一種滿足和無限的享受。有生理學家稱,人的一切生理活動產生的愉快感,大部分都是通過腦內啡的釋放而獲取的。它是一切快感的源泉之一,更進一步說,任何形式的快樂,像酒精、尼古丁甚至是溫暖的被窩、友善的微笑等等,都可以換算成一定的腦內啡當量。

7.記憶

大腦是一部記憶機器,所以要多給它一些工作的機會。花點時間給記憶,它們之間的新聯係有助於我們麵對工作和挑戰。那麼,趕快去找出一個舊相冊或者同學錄,開始運轉這部記憶機器吧。

8.減肥

多倫多大學的研究者發現,讓老鼠們食用含有40%脂肪的食物,它們在一些方麵的思維功能就減弱了,包括記憶、空間識別以及 規則學習。當飲食中充滿脂肪,也就是充滿肉奶組成的食物時,情況變得更糟。

9.猜謎遊戲

拚圖遊戲、縱橫字謎遊戲、邏輯拚圖……隨你喜歡,哪樣都可以。在空閑時間做些猜謎遊戲是活動大腦很棒的方法,並且可以使我們的大腦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10.莫紮特效應

十幾年前,現在威斯康辛州威斯康辛大學的心理學家弗朗西絲·勞希爾(Frances Rausche)和同事們發現聽莫紮特的音樂可以提高人們數學和空間推理能力。即使老鼠走迷宮,聽了莫紮特的音樂也比聽完白噪聲或極簡主義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的音樂後走得更快更精確。去年,勞希爾報告說,至少對於老鼠來說,一曲莫紮特奏鳴曲可以刺激與大腦中神經細胞信號有關的三個基因的活動。

11.改善你做過的事情的技能

隻要你想拓展你的能力和知識,一些重複的腦力刺激也未嚐不可。一般的行動如種植、縫紉、打橋牌、讀書、繪畫都是有價值的,但你要讓自己嚐試不同的園藝技術,進行更複雜的縫紉方式,和更天才的對手打橋牌來增長自己的技能,讀一些新領域新作者的文章,學習一種新的繪畫技巧,做更難的縱橫字謎遊戲。把你的大腦推向新的高度以使它健康。

12.不做酗酒者

酒精能殺死腦細胞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了,但事實要更複雜一點。事實上,一個關於3500名日本人的調查發現,當他們變老時,那些適度喝酒的人(在這個案例中是大約一天喝一次)比一點也不飲酒的人有著更好的認知能力。不幸的是,如果超過了這個“節製”的量,記憶力和反應時間便會加快衰退。在同一項研究中,那些一天喝四次甚至更多酒的人境況最糟。

13.玩兒

花時間玩兒,找時間玩兒。打牌、打電子遊戲、下棋,玩什麼沒關係,隻要玩兒就行。這對我們的精神和大腦都有好處。玩兒可以給大腦進行戰略思考的機會,同時讓它能夠保持運行。

14.在記憶旁睡覺

預習關鍵信息,然後睡覺,有助於提高20%到30%的記憶力。如果這種信息令你昏昏欲睡,你會很容易伴著它入睡。但如果你的思維讓你保持清醒,就把所有的都寫下來,有時候通過此途徑把它們“趕出大腦”你就可以睡著了(所以身旁要常備紙和筆)。

15.全神貫注

全神貫注可以提高腦力,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那些幹擾注意力的因素就並不總是那麼顯而易見。學會注意何時我們走神了,通常原因都是潛意識裏的。例如,當我們需要打個電話時,這可能幹擾你整個早上,暗中破壞了你清晰思考的能力,即使你並沒有意識到什麼在擾亂你。

養成停下來問問“我現在在想什麼”的習慣,確定它,並處理它,這樣你的大腦就可以輕鬆地放下它了。這會讓我們有一個更放鬆的狀態,可以更好地思考。

16.充滿激情的活動

偉人們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都會全力以赴,投入比127%還多的精力。還記得,當你是個孩子時,你喜歡幹什麼,就會投入你所有的精力。這是你通向天才,通向天賦的途徑。達芬奇、愛迪生、愛因斯坦和畢加索都熱愛活動、熱愛探索。

17.意識的循環

意識在一天中是時強時弱的。大部分情況,每九十分鍾就有三十分鍾的弱意識期。通過觀察自己來認識這種周期。當我們學會了認識並追蹤自己的精神狀態後就可以在思維“最清醒”的時候,集中精力在最重要的思維活動上。

18.學習新事物

當我們讓大腦去學習一些新事物時,就是在開發大腦的巨大潛力。讓你的大腦不斷學習吧。這是讓你的大腦重新充滿能量的最好方式。

19.為了讀而寫

寫作的最大益處就是,它可以擴充你的腦容量。找到為讀而寫的方式,比如寫些給朋友閱讀的東西,寫些自己童年的故事,開一個自己的博客,總之開始寫作吧。

20.芳香激活大腦

可以充當情緒興奮劑的味道有薄荷、柏楊和檸檬、起到舒緩作用的味道有依蘭、天竺葵和玫瑰。滴幾滴精油在浴缸中或者在擴散器中,都可以起到作用。我們可以在一個棉球或手帕中滴一兩滴,然後吸入這種味道。

21.藥物提升腦力

由於咖啡因限製了大腦中的血管,它們對腦力的長期影響還不是很清楚。所以嚐試著用銀杏茶和積雪草茶代替咖啡。銀杏提取物被證明有提升大腦血流量、改善注意力的作用。

用食物強健我們的大腦

進化規律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變異與萎縮是自然的生理現象。一般認為,45-65歲是初老期,身體形態與功能即逐漸出現衰老現象。65歲以上為老年期,這期間大腦的萎縮會加劇,但是也不能因此任其自然衰老變異,而應堅持“可變論”觀點,努力從食物上保證大腦供給,發揮食物功能優勢,養育大腦,保持智力。

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會造成人們精神異常,殊不知現代人愛吃零食、薯條等垃圾食物,長期飲食不均衡、營養不足、膳食纖維缺乏也會使人記憶力衰退,患上精神分裂、老年癡呆、抑鬱症、過度緊張等精神類疾病。

快餐食品的盛行,使我們吃菜吃魚趨少。英國科學家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目前全球罹患精神疾病的人數不斷上升,這與人類過去半個世紀的飲食習慣改變、吃進過多垃圾食物有關。英國均衡飲食推廣機構與英國精神健康基金會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英國人過去60年間攝取的新鮮蔬果與魚類都較過去少,其中蔬菜消耗量比過去減少了34%,魚的攝入量比60年前減少2/3.相反,人們將過多來自垃圾食物的飽和脂肪和糖類塞進肚內。垃圾食物所含毒素與氧化劑會對腦部細胞造成損傷,食用過多飽和性脂肪及糖類,是導致罹患憂鬱症、老年癡呆症等精神疾病的重要因素。專家認為,魚類富含亞麻酸,是腦部健康不能缺乏的營養。缺少亞麻酸使得腦部運作緩慢,易罹患憂鬱症,而如果能大量食用蔬菜,則有助於預防罹患老年癡呆症。

不看不知道

危險的食物

過去60年來食物的養殖及栽種方式不斷改變,農場作業工業化,使用過多農藥及化肥。同時,目前飼養家禽的方式也改變了家禽體內脂肪含量,以肉雞為例,雞農為加速肉雞成長速度,改變喂食的方式,和30年前相比,雞的成長速度增加了一倍,造成雞隻體內的脂肪成分由2%增至22%。現代人食用這類雞肉無形中也吸收了較多的脂肪。專家認為,飲食中少了維生素B3和B6、亞麻酸等,就容易造成憂鬱症;少了維生素B5、B6、B12等,會造成記憶力衰退;少了葉酸和鎂,人容易焦慮。改變飲食方式,英國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官安德魯·麥克洛奇認為,大家都非常清楚飲食對身體健康產生的影響。但是,現在我們才發現,食物對作為人體器官的腦部同樣也影響很大。他指出,對於一些精神病病例而言,改變飲食習慣較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更為有效。研究人員呼籲現代人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及魚類。要預防精神疾病,就要改變飲食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雖然是針對英國人在過去半世紀飲食習慣的變化而進行的,但是,無論如何,均衡的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和魚類對健康是有益無害的。

如何才是健康的吃飯呢?以下有五條建議供您參考:

1.以大米、麵粉、玉米、小米等為主食,保證腦細胞的重要熱能來源,因為食物轉化的葡萄糖供給熱能最快。

2.腦中氨基酸的平衡,有助於腦神經功能及大腦細胞代謝,氨基酸結構比例平衡的優質蛋白質在大腦智能活動中起主宰作用。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有魚、蛋、奶、瘦肉及係列油料蛋白質。

3.注意必需脂肪酸攝取。這種脂肪在大豆油、芝麻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中富含,為不飽和脂肪酸。核桃脂肪質量更優,但作為油脂罕見。可堅持每天食用幾個核桃,還有瓜子、鬆子等,都是健腦益智佳品。大腦,35%結構是蛋白質,60%左右是脂質,所以,食用脂肪的選擇不可小視。記憶力的增強與衰退,必需脂肪酸起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