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上班一族(3 / 3)

功效:增加脊柱彈性,使身體更加靈活,是脊柱的最佳鍛煉方式。

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學的莊乾竹博士說,吃完午飯愛犯困,這是因為血供都集中到胃去了,這時小睡一會不但可以讓緊張的大腦放鬆下來,也能提高下午的學習和工作效率。但由於條件的限製,很多上班族隻能趴在桌上睡覺,睡不踏實不說,還會壓得手臂酸痛。

趴在桌上睡覺的姿勢,除了會影響手臂正常的血液循環,引起雙臂、雙手發麻、疼痛等不適症狀外,還會讓身體彎曲度增加,壓迫胸部,所以人們常常會覺得呼吸不順暢。另外,這種睡覺姿勢還會壓迫眼球,這正是有些人午睡後出現暫時性視力模糊的原因,如果長期如此,還會誘發眼疾,尤其是高度近視的人更要注意。

這種情況,不妨借助午睡枕來改善一下。目前,市麵上合格的午睡枕大都根據人體的工程學原理設計,使用起來也很方便,用嘴輕輕一吹就可以充氣,並且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調節枕頭的高度。使用時,把午睡枕放在桌子上,臉放在枕頭中間的圓洞上,雙臂自然彎曲抱住枕頭兩側,可以有效避免對雙臂、眼球及麵部的壓迫。如果坐椅靠背較高,最好把它放在椅背上部,使其對頭頸部形成有力支撐,這樣可以使身體保持自然放鬆的狀態,使呼吸變得更加順暢,也更加有利於心肺的健康。

午睡枕雖然改善了午睡質量,但也並非人人皆宜。血壓過低、血液循環係統有嚴重障礙、因腦血管變窄而常出現頭昏的人,即使有午睡枕的幫忙,也不要坐著睡,否則容易出現大腦暫時性供血不足,造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引發其他疾病。同時,坐著午睡的時間不要過長,以15—30分鍾為宜,醒後活動一下頸部及四肢,增加大腦氧氣,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

辦公室饑餓症

“辦公室饑餓症”,是平時在辦公室上班的時候隨時都感覺到自己饑餓,因此嘴裏就不停地咀嚼著食物,這樣不知不覺中慢慢變胖。其實有的時候是胃發出的假信號,於是大腦就說“吃東西吧”。8小時工作製的一天中,其實在辦公室呆的時間卻遠遠地超過了8個小時,隨便加個班,開個會,那麼一天下來很可能有十二小時都是窩在辦公室度過的。尤其換季的時候,永遠都餓著。

於是,我們抱怨著——每天都在拚命地工作,然而人卻越忙越胖,這也許不是食物的問題,而是“饑餓習慣”——從早到晚,不該吃的時候猛吃,該吃的時候卻沒了胃口。其實有時候,饑餓感隻是假象,我們需要和自己的大腦還有胃好好地談談了,讓它老實交待哪些“我餓了”的信號是真的,而哪些又是它們的惡作劇。

8:15AM,沉睡的胃。迅速衝個溫水澡,簡單化個妝,抓起門鑰匙衝向大門。這時候心急火燎,別說胃,就連精神還沒完全蘇醒,自然不會感到饑餓。

8:35AM,蘇醒的身體。坐在出租車裏,胃開始小聲地抱怨:餓啦,要吃東西啦。這時體內的新陳代謝機能開始啟動,胃不時地向大腦發送饑餓的信號,血糖、血壓水平開始慢慢下降。

8:50AM,饑餓。胃液開始分泌,因為體內沒有食物,胃酸正在消化胃壁,於是肚子裏傳來咕咕的響聲,嚴重地抗議沒有吃到早餐。這時,請盡量選擇全麥食物,它有很強的飽腹感,熱量也不太高。

8:52AM,早餐時間。在感到饑餓的時候,大腦就分泌一種叫“多巴胺(Dopamine)”的物質,多巴胺越多,你想吃甜食的欲望就越強烈。建議你把甜食放在最先吃,比如一杯100毫升的甜豆漿,就能使多巴胺的分泌減少30%,你的食欲也會隨之減弱。

不看不知道

多巴胺

多巴胺,正式的化學名稱為4~(2~乙胺基)苯~1,2~二醇,簡稱“DA”。它是白色或類白色有光澤的結晶;無臭,味微苦;露置空氣中及遇光色漸變深。在水中易溶,在無水乙醇中微溶,在氯仿或乙醚中極微溶解。熔點243℃~249℃(分解)。

多巴胺是在腦內分泌的,它可影響一個人的情緒。阿爾維德·卡爾森(Arvid Carlsson)憑借著確定多巴胺為腦內“信息傳遞者”的角色而贏得了千禧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作為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欲、感覺,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愛情其實就是腦裏產生大量多巴胺作用的結果。所以,吸煙和吸毒都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使上癮者感到開心及興奮。根據研究所得,多巴胺能夠治療抑鬱症;而多巴胺不足則會令人失去控製肌肉的能力,嚴重不足會令病人的手腳不自主地震動或導致帕金森氏症。最近,有科學家研究出多巴胺有助進一步醫治帕金森症。治療方法在於恢複腦內多巴胺的水準及控製病情。

9:30AM,胃很飽。辦公桌前,麵對著電腦,一天的工作開始了。一般來說中度飽腹感會在20~30分鍾後消失,所以管住自己的嘴,因為胃正在忙碌地消化早餐,如果此時吃下零食,多餘的熱量無疑會被儲存起來,最終形成脂肪。

9:31AM-12:15PM,專注於工作。現在一部分血液開始從胃分配到大腦,消化速度漸漸放慢,不過因為工作的太專心了,所以根本不會感覺到身體的變化。建議此時喝2~3杯白水,促進消化,還能通過衛生間排掉身體裏的一些毒素。

12:16PM,又想吃飯。當聽到鄰桌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又有人打開零食袋了,周圍人也紛紛起身出去吃飯,這時的胃已基本完成了消化任務,大腦受外界的影響再次分泌多巴胺,於是,又想吃飯了。

12:30PM,不必再等。英國飲食專家發現,57%的女性認為推遲吃飯時間能夠控製食欲,因為過了“餓勁兒”會少吃一些。如果此時還在辦公桌前扛著,那可就不應該了。胃是最秉公辦事的器官,到了飯點就會盡責地分泌胃液,沒有食物就會消化胃粘膜,久而久之會形成胃潰瘍,甚至胃穿孔。所以,不必再等了。

12:40PM,準備吃午餐。在經曆了第一輪的消化後,終於到了吃飯時間。此時,胃已經很疲倦了,所以此時的消化能力遠不如早晨。那麼就要控製吃飯速度,應該細嚼慢咽,大塊朵頤會使食物阻塞腸胃,造成消化不良。

12:55PM,吃午餐。建議吃上一點紅肉,美國營養專家指出,紅肉可以提高注意力,幫助克服下午工作時哈欠連天的狀況。另外,午飯要吃七分飽,給下午茶留一點空間。

1:15—1:25PM,飯後散步。午飯吃完了,胃通過神經向大腦傳輸已經吃飽了的信號。建議此時出去散步十分鍾,可以活躍胃動力,促進腸蠕動。

1:30PM,繼續工作。喝一杯黑咖啡,它可以幫助燃燒脂肪,還能提神。如果實在受不了黑咖啡苦苦的味道,可以適當地放兩塊方糖,但是不要放牛奶,它會讓胃更加昏昏入睡。

3:30PM,下午茶。因為胃還在消化午餐,所以去找一家露天茶座吧。點一杯熱量幾乎為零的清茶,再加少量的杏仁,杏仁纖維能使腸蠕動加快,新鮮的空氣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速度。

5:30PM-7:00PM,健身時間。在這時候根本不會感到饑餓。專家認為,運動可以抑製多巴胺的分泌,即使此時胃已結束了消化,大腦還暫時不會發出饑餓信號,但大量的運動會使血糖降低,建議你隨身帶些餅幹,在運動前後吃一點。

7:30PM,與朋友一起吃晚餐。按理說邊吃邊聊可以放慢吃飯速度,促進消化,但是營養專家發現,如果幾個女性朋友聚在一起吃飯,將會比平時多花3倍時間,並在不知不覺中多吃30%的食物。因為食物的氣味也可以刺激胃酸分泌,聞著閨密盤裏的美食,胃可能會感覺更餓。建議在飯前喝一碗蔬菜湯,以稀釋胃液。

9:45PM,終於吃完了。消化功能進入了最緩慢的時期,胃正懶洋洋地分解著剛才的晚餐。血液集中在腸胃裏,於是大腦感覺暈暈的,這時應該做幾組簡單的壓腰、伸腿動作,盡量多消耗一些熱量。

11:30PM,睡覺。晚餐已經在胃中消化掉了大半,大腦卻突然收到需要食物的信號,盡管現在胃一點也不感覺餓。英國科學家指出,女性在睡前吃東西並不是因為她們真正需要食物,而是其內心深處對“睡前禁食”這條鐵規則的逆反。一般來說,這種“假性饑餓感”的維持時間不會超過10分鍾,隻要刷好牙,安安靜靜地躺一會,很快胃就會忘記吃東西這碼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