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保證身心的健康(7)(2 / 3)

在一個症候群中,我們會有一組在行為上似乎並不相同,或者至少具有不同名稱的感情或行為,但事實上這些感情或行為卻互相交錯、糾纏、依賴,可以稱它們為動力學意義上的同義詞。因此,我們既可以在它們作為部分或特征來研究它們的多樣化,也可以在它們作為整體或統一體來研究。在這裏,語言是一個很棘手的難題。我們應該如何來稱呼這一寓於多樣性的統一體呢?有各種可能的不同的說法。

我們可以采用“心理的韻味”這一概念,用這樣一個例子來說明問題:一份菜由各種不同的成份所構成,但卻有它自己的特色,如一碗湯、一碟肉丁烤菜、一盤燉肉等。在一盤燉肉中,我們用了許許多多原料,調製出了一種獨一無二的風味。它的風味彌漫在燉肉的所有原料之中,可以說是同單獨的原料無關。

或者,如果我們舉一個人的容貌為例,我們馬上就會發覺,一個人可以有一個奇形怪狀的鼻子、一雙小眼、一對太大的耳,但卻仍十分英俊。

說一句時髦的俏皮話,就是“他生就一張醜臉,不過醜臉在他脖子上顯得很漂亮”。這裏我們同樣既可以考慮逐個分離元素的獨立部分,也可以考慮雖由部分構成,但卻有一種“韻味”的整體,這種味不同於由單個部分所帶給整體的任何東西。我們在這裏可以得出的症候群定義是:它是由多種多樣的特性組成的,但具有一種共同的心理韻味。

我們還能依據心理含意的概念對定義問題做出第二種研究,這是一個在目前的動力精神病理學中極受重視的概念。如果說疾病的不同症狀具有同一意義(夜間出汗,體重減輕,呼吸帶雜音等都意味著肺結核),那就是說這些含義都是上述統一的假定原因的不同表現形式。或者,在心理學討論中,孤立感或受厭惡感的各種症狀都意味著不安全感,因為它們都被看作是包含在這一更大範圍、更廣的概念之內。

也就是說,如果兩個症狀都是同一整體的部分,它們就意味著同一件事情。這樣,一個症候群就會以一種有點循環的方式被界定為多種多樣因素的有機組合體,其中的所有因素都有同樣一種心理意義。可換性、韻味、含義這些概念盡管有用(例如用於描述一種文化模式,但卻有些理論上和實際上的具體困難,迫使我們繼續探尋一個令人滿意的措詞。如果在我們的探討中采用動機、目標、目的或應對目標等功能性概念,其中的一些困難就可能得到解決。不過,仍有一些難題需要用表現或無動機等概念來解決。

從機能心理學的觀點考慮,統一的有機體總是麵臨著某種難題,總是試圖以有機體的性質、文化和外界現實所允許的各種方式來解答這些難題。於是,機能心理學家們是依據有機體在一個充滿難題的世界中進行解答的角度來看待所有人格組織。

也就是說,人格的組織結構要依據它所麵臨的問題以及它如何對待這些問題來理解。大部分有機行為肯定是針對某些事情而做某些事情。

在討論人格症候群時,如果某兩種特殊的行為對某一個難題有著同樣的應答宗旨。也就是說,他們正在就同一件事和同樣的某些事,我們就應該將它們說成是同屬於一個症候群。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將自尊症候群說成是有機體對於獲得、喪失、保持、扞衛自尊的問題所作的有機解答;同樣,也可以將安全感症候群說成是有機體對爭取、喪失、保持他人的愛的問題所作的解答。

我們在此並沒有最終的簡單答案。這一點已被下述事實證明:首先,如果用動力學的方法來分析一個單獨行為,通常會發現它不隻有一個,而是有幾個應對目標。其次,有機體對一個重要的生活難題一般都有一個以上的解答。

我們還可以附加說明一點:除性格表現方麵的事實以外,目的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被當作所有症候群的主要特征。

我們不可能討論一個有機組織在有機世界中的目的。格式塔心理學家們對這一事實進行過大量的論證,在觀察到的、已知的、被考慮過的資料中,組織結構無所不在。就我們采用這個詞所內涵的意義來說,這些資料當然不可能都說成具有應對目標。

我們對症候群的定義和韋特海默、克勒、考夫卡等提出的關於格式塔所提供的各種定義有某些明顯的相似之處。在我們的定義中,艾倫費爾斯的兩項標準並行不悖的。

艾倫費爾斯給一個有機精神現象所下的第一個標準是:分別提供給一些人的單個刺激因素,如一支樂曲的單個音符,缺乏一個被賦予刺激因素的有機整體,不如整支樂曲的人所可以體驗到的一些東西。換句話說,整體不同於部分相加的和。同樣,症候群也不同於其孤立的、被分解的部分相加之和。

但是,症候群究竟是不是它的各部分被整體地理解為相加之和,這一說法尚處在懷疑階段。部分通過分解隻能加成一個加法和,然而一個整體的各個部分當然可以被認為是加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如果這一說法中的各個術語都得到了明確界定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