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葉赫那拉氏的起源,有這樣一個故事:在元末明初時,已在葉赫河建立了葉赫城的葉赫那拉氏家族與愛新覺羅家氏族發生了一場戰爭,當時,愛新覺羅家族的頭領為了使葉赫那拉氏臣服,就指著大地說道:“我們是大地上最尊貴的金子(愛新覺羅就是金子的意思)!”而葉赫那拉的首領聽了一陣大笑,他指著天上的太陽說道:“金子算什麼,我們姓它!”葉赫那拉氏最後打敗了愛新覺羅,成為當時東北最大的一支部落。
葉赫那拉氏是滿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較早的姓氏之一。葉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時期的海西女真,其始祖叫星墾達爾漢,原姓土默特。葉赫那拉氏的始祖,原來是蒙古人的扈倫部,他招贅在那裏,那拉的意思就是愛,他領有其地,並成為一國,因為他的國是在葉赫的河邊建立的城市,所以叫葉赫那拉氏。葉赫那拉氏是滿族八大姓氏之一,其中也先後出過許多文豪武將,如曆來被譽為“清初學人第一”的滿族傑出文人納蘭性德就姓葉赫那拉。但真正使葉赫那拉揚名天下的,當屬葉赫那拉氏的三位皇後。
葉赫那拉氏和愛新覺羅氏世世代代都是血統之親,努爾哈赤就是葉赫那拉氏所生,也是葉赫那拉氏家的姑爺,他的兒子皇太極也是葉赫那拉氏所生,在大清朝時有一個說法,叫葉赫那拉家世代出美女。
努爾哈赤的皇後,也就是皇太極的母親,就是大清第一位皇後孝慈高皇後。孝慈是葉赫部長楊吉努之女,在明萬曆十六年(1587),她14歲時是作為建州女真與葉赫女真結軍盟的條件嫁給努爾哈赤的,她與努爾哈赤生活了15年,僅生下皇太極一子。她29歲便病逝,於清崇德元年(1636)被皇太極追溢為太祖高皇後。在孝慈與努爾哈赤共同生活的15年間,正是努爾哈赤積極向外擴張,統一女真各部的輝煌時期。
在曆史上,慈禧曾經三次垂簾聽政,執掌清朝皇權48年,是一位影響巨大卻又頗有爭議的人物。據史載,慈禧是非常聰明能幹的。
在她14歲的那一年,她家裏出了一件大事!慈禧的曾祖父吉郎阿曾在道光時擔任清戶部員外郎,負責中央金庫。但就在他卸任十幾年後,在查賬時,查到了庫銀虧空幾十萬兩,道光接到奏報以後,非常氣憤,下旨不管是誰,不管什麼時期,凡是在銀庫的工作人員都要一查到底。但經過反複的調查,最後竟查不出個結果,在這樣的情況下,道光下令,也就從虧損的那一年一直到現在,所有工作人員平攤這些虧空的銀兩,對於已經去世的,由他的兒子、孫子償還。當時慈禧的曾祖已經去世,就把她的祖父給抓了起來。事情一出,家裏立時亂了。而年少的慈禧卻表現得非常鎮她勸自己的父親惠征,將家裏僅有的一點銀兩拿出來,交了出去,而後,又讓父親帶著她去親戚和朋友家,借了一些銀兩。但她沒有讓父親將這些銀兩全部交上去,而是用這些錢去上下通融。因為,慈禧的祖父景瑞曾任刑部員外郎,有許多老關係,她的父親也時任安徽的後補道台,也有很多朋友關係,正是在年少的慈禧的指點下,惠征打通了上下關係,很快將她的祖父營救了出來。她也因此受到了當時她所接觸的那些滿族貴族特別是她的父母的偏愛。
慈禧太後葉赫那拉氏(1836~1908),乳名蘭兒,安徽徽寧池廣太道道台惠征女。1851年以秀女被選入宮,號懿貴人,因得鹹豐皇帝寵幸,1854年進封懿嬪。1856年生子載淳。次年進位為“儲秀宮懿貴妃”。1861年8月,鹹豐帝病死熱河,遺詔立載淳為皇太子,繼承皇位。並任命恰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等八人為“讚襄政務王大臣”輔政。年號“棋祥”,尊生母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後”。同年11月,那拉氏與恭親王奕新發動政變,將八名“讚襄政務王大臣”分別革職或處死。改元同治,那拉氏實行垂簾聽政,實際控製了國家大權。
1873年,載淳成年,那拉氏宣布撤簾歸政,但仍把持朝政。次年,載淳病死,那拉氏立宗室載恬繼承皇位,年號“光緒”,複行垂簾聽政。
1889年,載恬大婚成年,那拉氏宣布“歸政”,退居頤和園,但朝內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光緒帝實際居於傀儡地位。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是年,適逢那拉氏六十壽辰,擬“在頤和園受賀,仿康熙、乾隆年間成例,自大內至國,一路所經,設彩棚經壇,舉行慶典”。挪海軍經費,繕修頤和園,布置景點,廣收貢獻。故於“朝鮮事求速結”,支持李鴻章等對日采取妥協投降主張。
“六旬萬壽慶典”活動從年初即開始籌備,八月中日戰事愈烈,戶部上書“請停工程”,那拉氏大發雷霆。戶部尚書軍機大臣翁同龢被迫改口上奏:“查停工一條,係指以後尋常工程,其業經興辦之工,毋庸停止。”一些主戰派廷臣紛紛上疏,請求停辦“點景”,移作軍費。那拉氏怒不可遏,稱“今日令吾不歡者,吾亦將令彼終生不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