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四年,21歲的玄燁一改滿洲統治者不立儲嗣的習慣,采用了漢族統治者的嫡長子皇位繼承製度,冊立嫡子胤礻乃為太子。十二月,舉行了隆重的立儲大典,並頒詔天下。當時胤礻乃隻有1歲多,因他是中宮孝誠仁皇後所生,所以玄燁舍長立幼。隨著胤礻乃年齡的增長,玄燁便派太子師傅開始對他精心培養,既係統給他講述儒家學說,又教他騎射武功。同時,玄燁還經常帶他外出巡行,也曾讓他處理過一些政務。玄燁的心願就是將胤礻乃培養成一個理想的君主。胤礻乃勤學上進,能文能武,隻是從小養成了驕縱任性的性格,特別是他的不忠不孝不仁常常使玄燁大為惱火。
到了康熙四十七年,玄燁在去木蘭圍場秋獵途中,便突然當眾宣布廢掉時已33歲的太子胤礽。當時諸皇子都已漸漸年長,各自招攬門客,結交權貴,覬覦皇位。早在康熙四十二年,親附胤礻乃的元老重臣索額圖就因“結黨妄行”的罪名被幽禁。玄燁認定胤礻乃辜負了自己的諄諄教誨和悉心指教,品行不端,與索額圖朋比為奸,不廢掉他,自己難免不知今日被毒死,還是明天遭殺害,很可能重演隋文帝的故事。想到這裏,玄燁老淚縱橫,悲憤欲絕。胤礽被廢後,玄燁仍然憤懣不已,連續六晝夜不能安睡。
太子胤礻乃廢掉後,並沒有使其他的皇子平靜下來,相反,諸皇子爭當太子的欲望更加強烈起來,活動相對也加劇了。這時,皇八子胤祀積極活動,授意大臣們推舉他為太子,受到玄燁斥責。胤礽急不可耐,唯恐玄燁回心轉意,複立胤礻乃為太子,便設法謀害胤礻乃。事情敗露後,玄燁極為震怒,拔出佩刀想殺死胤祀,幸虧皇五子胤祺在旁邊抱住玄燁哀求,這場父子相殘的悲劇總算沒有發生。隨後,胤祀被革去了貝勒的封號。皇長子胤礻是則以巫術詛咒胤礻乃,結果也被玄燁革去王爵,終身監禁。另有其他幾位皇子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參與了這場爭鬥,結果都受到了懲處。麵對這樣一種錯綜複雜的局麵,素稱聖明的玄燁也難以決斷。他痛心地對皇子們說:“等我百年之後,你們必定把我丟在乾清宮內,隻顧自己束甲相爭去了。”
遍讀史書的玄燁對曆史上殘酷的皇位之爭自然洞若觀火,他的十幾個兒子都很出色,究竟誰堪擔當大任,康熙一籌莫展,遲遲拿不出主意。
康熙四十九年三月,玄燁一方麵覺得胤礻乃有了悔過的表現,另一方麵也想斷了諸子爭立的念頭,複立時已35歲的胤礻乃為太子。事前,玄燁曾當著群臣的麵,淚流滿麵地對胤礻乃提出忠告、鼓勵和殷切希望。胤礻乃則當眾表示要糾正錯誤,痛改前非,不記仇,不報複。
胤礻乃複立為太子,未能真正解決皇儲矛盾,形勢反而愈加嚴峻。胤礻乃複立後,為保住自己儲君的地位,進一步收羅黨羽,擴充實力,使皇儲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這一切迫使玄燁不得不再度考慮對胤礻乃的去留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康熙五十一年九月,玄燁以皇太子“行為乖戾”、“大失人心”為由,再次宣布廢黜皇太子胤礻乃,並且宣布將其永遠禁錮在鹹安宮內。六十多歲的玄燁是不比從前了,按理應對立儲之事早做安排。但是上書要求立儲的事屢遭訓斥,有的差點被砍了頭。最後他不得不表示:準備在臨終前留下傳位遺詔,暗立繼位人。他晚年最中意的皇子是十四子,他特地任命十四子為撫邊大將軍,派往西北邊垂扭轉關係重大的西北戰局,以讓他建立功績,提高威望,為繼承皇位創造條件。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玄燁病逝,享年69歲,廟號聖祖,安葬於遵化馬蘭峪,名景陵。
玄燁8歲即位,16歲親政。他北巡51次,六下江南,一生之中不斷東巡西察,大部分時間在馬上、民間度過,他勤勉為政,外禦侵略,內平叛亂,重農貴粟,整飭吏治,雖非開國皇帝,但卻用他的文韜武略親手勾畫了清帝國遼闊的版圖,實為帝國繁榮局麵的開創者,實在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被稱為千古一帝,也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