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係統研究儒家學說,玄燁對傳統中國文化的其他方麵也有相當造詣。他能詩善文,寫得一手好字,曆史知識也很豐富。他的舅父佟國綱出征噶爾丹時戰死,撰寫祭文的翰林院學士用典不當,而負責審查的翰林院掌院學士也未發現。但玄燁卻發現了這一失誤,結果兩學士受到了重罰。類似的例子在玄燁的一生中比比皆是。
對於自明末始傳入中國的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玄燁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對於隻要不犯法度而又精通科技的西洋人,都積極加以信用。他任用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作為自己學習天文和數學的啟蒙教師。南懷仁專門為玄燁編寫了教材,玄燁從中學到了天文曆算的基礎知識,了解了當時天文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還學會了使用天文儀器。玄燁還曾向法國傳教士白晉、張誠學習過幾何、代數三角等課程,進步極快。後來,玄燁組織數學家編寫《律曆淵源》和《數理精蘊》,為傳播西方科學技術做出了貢獻。
對西醫學玄燁也注意留意學習。他曾令傳教士們在皇宮內試製了一些西藥,並諭旨將這些藥裝在用白銀製成的旅行藥壺裏,時常作為禦藥供自己或賜給臣下使用。有一次,玄燁得了瘧病,禦醫們都束手無策,幸虧服用了傳教士研製的奎寧才轉危為安。從此,玄燁對西藥更加信服了。他素來信任的曹寅得了瘧病,康熙即派人星夜趕送奎寧。
玄燁對音樂、美術也很感興趣。根據法國傳教士白晉回憶,玄燁曾經學習過西洋樂理,能演奏西洋樂器。他仿效法國科學院,在宮中建立了有畫家、雕刻家、製造鍾表和天文儀器的工匠等人參加的科學院,還舉辦過西方美術作品展覽。他興趣高雅,善於識別繪畫的不同風格,玄燁博覽群書,學而不倦,在封建帝王中可謂是一位博學多才的佼佼者。遺憾的是,他對西方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僅僅是停留在個人的愛好階段,並沒有影響到他治理國家的政策,沒有對中國的封建史作出什麼大的調整。
玄燁自8歲即位至69歲去世,在位長達61年之久。在這60餘年的歲月裏,玄燁殫精竭慮、勤勉為政,在封建帝王中是非常突出的。他有奏必簽,即使深夜得到急報,也要披衣起身批複。因此,玄燁曾經自豪地說:“各處奏折所批朱筆渝旨,皆出朕手,無代書之人。”
有感於明代奢侈亡國的教訓,玄燁很注意節約儉省。據史書記載,玄燁在生活上要求極為儉樸,龍袍上必須有補丁,聖履上也要打著包頭。滿朝文武為了迎合他的心意,紛紛穿起了舊袍舊靴。一時間,京城裏出現了不少專賣舊官袍帶履的商店來,買賣十分興隆,舊的價錢比新的要貴幾倍。玄燁時宮廷費用與明代相比大大減少。據玄燁自己講:明代一日之費,可抵今一年之用。這話顯然相當誇張,但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玄燁節約儉省的效果還是很顯著的。
玄燁為政極重實效,一貫反對浮誇虛飾。他所提出“滿招損,謙受益”的名言,是他反對浮誇虛飾的最好寫照。在玄燁60多年的皇帝生涯中,他的臣下曾先後多次請為他上尊號,結果都被他一一拒絕。他曾對臣下說:“無視無聽,視乎民生,後人自有公論。若誇耀功德,取一時虛名,大非朕意,不必敷陳。”他還一再拒收朝臣晉獻的生日賀禮,他婉言道:我的誕辰,你們這樣晉獻,各省督撫也一定會仿效,所以我決定不能接受。在他去世前不久,他最後一次拒絕了群臣為他第二年舉行“萬壽七旬”賀禮的請求。玄燁作為一個封建皇帝,能夠在內政外交都取得重大勝利後保持清醒頭腦,拒絕臣屬的頌揚,使虛飾浮誇之風無以自立,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玄燁皇帝雖然大半世雄才大略、勤勉為政,但晚年則保守寬慫,對官吏的貪汙行為也不像以前那樣嚴加追究。他曾說:“所謂廉吏者,亦非一文不取之謂。若纖毫無所資給,則居官日用及家人胥吏何以為生。”由於玄燁晚年的放縱,因而就使清朝的吏治一日不如一日,引起了人民群眾的反抗。
玄燁晚年,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日趨尖銳,其中尤以建儲一事表現最為突出。玄燁作為一個封建帝王,擁有眾多嬪妃。眾多的嬪妃又給他生養了眾多的子女,僅皇子就有35個之多。眾多的子女本來是皇族興旺的一大標誌,但卻成了玄燁為之心力交瘁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