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 / 2)

好久了,君浩想和碧瑩聊聊曼茹和鴻文的事,總想搞清她為什麼會那麼淡定,自己怎麼就會走火入魔。他覺得自己的心魔是受沙龍裏那些奇談怪論的影響。碧瑩是在法國留學的,是否法國文化讓她對這一切習以為常。他向碧瑩詢問法國人對愛情的態度,是否對男女之事很隨便,從不放在心上。碧瑩清楚他的意思。她覺得,自己對鴻文已經不抱什麼幻想,所以感受不到痛苦,君浩就不同了,他仍然愛著曼茹,時間長了,會影響他們的夫妻感情。憑著女性的敏感,她覺得曼茹仍然愛著君浩。她想讓君浩看開點,也便向他詳細解釋法國人的愛情觀。她說:

“法國人和中國人對愛情的觀念不同,從不受封建禮教的影響。在我國,青少年要學習魯迅的反禮教的著作,在英國,青少年要學習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劇作,在德國,青少年要學習歌德的浪漫主義文學,而在法國,青少年是通過學習《安德羅瑪克》中的人物,明白一個姑娘不應盲目的去愛,通過學習《菲德拉》,去理解激情會吞噬人生。他們學的是怎樣去愛生命、愛生活,怎樣去擁有愛情。他們講究愛情的浪漫。在法國,上至總統,下至百姓,他們不會刻意隱瞞自己的情事,並且以此為榮。情人節是他們最重要的節日,他們看待情人、情婦,就象我們擁有異性知已一樣,認為這是人性使然:但你不能就認為他們品格低下,道德敗壞。這樣,你看待盧梭和華倫夫人的事、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的事、喬治。桑和肖邦的事就可以理解了,清楚了他們為什麼能寫出那些描寫人類複雜的思想感情的巨著。當然了,這些巨著中所宣揚的內容,有很多是在我國行不通的,但世界上其他國家受此影響卻是巨大的,特別是歐洲文學和俄國文學。我們國家的文化精英大都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較大,現在,這種現象隨著改革開放,越來越在我國流行開來。”

碧瑩認為,自己雖然在法國受過教育,但自己畢竟是中國人,從小就身受中國文化的教育、熏陶,思想還是相當保守的,沒有法國人那樣的浪漫;對待婚姻,也不會那麼開放。她說:

“中西方在愛情觀念上是有重大差異的。中國式愛情重含蓄內斂,西方式愛情重浪漫自由;中國式愛情講究天長地久、從一而終,西方式愛情認為感情是順乎天性的,愛則合,不愛則分;中國式愛情中的”性“往往是責任與倫理的契約,女性的貞操觀念完全符合社會倫理道德的認可,西方式愛情認為相愛時應該注重戀人間的感情,而不是考慮責任和道義。中國式愛情隨著社會的發展,也受到西方文化道德觀念的衝擊。”五四“運動時期,中國的年輕一代追求愛情平等和自由,努力從封建禮教的束縛中掙脫出來,就是受西方文化影響的結果。現在,文革後的改革開放時期,西方的愛情觀念又一次衝擊著我們這一代人。但總的來說,在我國,”中式為體,西式為用“的戀愛觀還是占主導地位的。中國現代的人,即熱衷於追求西方熱烈而浪漫的愛情,又渴望有一個受中國傳統道德觀念保護的家庭。特別是我們這些搞文藝的人,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深,更是如此。”

碧瑩的解說,讓君浩覺得,現實確實如此。自己是搞音樂的,天天接觸西方的文化。那些外國的歌劇、舞劇、樂曲的內容,無不是宣場人類應追求個性解放,充分去享受人生,去體驗人類各種各樣的思想、感情。這些思想感情有的是奇異多彩、引人健康向上,有的卻是極端的享樂主義、是消極頹廢的。自己的心魔看來也是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結合了,即封建又開放,即世俗又浪漫,即給人激情、快感又讓人悔恨、難受。這種混血兒般的產物是一種毒品,如再不戒除,會把自己和曼茹的婚姻毀掉。

君浩下決心戒毒了。他想,即然說服不了曼茹,那隻有從自己做起了。從自己做起,就是清心寡欲,就是少和曼茹接觸,多和碧瑩在一起探討音樂和藝術,多參加聚會中文藝沙龍中的爭論,這樣,自己就沒時間去想那些事,自己的思想就能早日健康起來。曼茹獨自一人,毒癮再發作也是無用的。隻要她愛自己,終久會回到自己的身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