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有一天和一位朋友散步。每走過一道門,喬治都要小心翼翼地把它關好。
那位朋友說:“你用不著關這些門呀。”
“唔,應該的,”喬治說,“我這一輩子都在關閉我身後的門戶。這是必需的。當你關門的時候,所有過去的事都被關在後麵了,然後你就可以重新開始向前邁進。”
美國作家愛默生經常以一種美妙的方式結束他一天的生活。他建議說:“你已經做完了你能夠做的事情。也許你昨天做過一些愚蠢荒唐的事情,但是你應該盡快忘掉那些事情。明天是嶄新的一天,明天要好好地開始,使你的精神昂揚振奮,不至於因為過去的錯誤而成為未來的累贅。”
愛默生深深知道,一個人不應該以悔恨的心情來結束一天。愛默生好比一個隨時關門的人,他過完了一天就關閉一道門,把過去的事情統統忘掉。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詩人布羅茨基曾在一首詩中為人們呐喊:“他要歌唱/為了忘卻/真實生活中的虛偽/為了記住/虛偽生活中的真實。”不錯,這正是生活的辯證法,這也是智者的品格。
忘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件極為常見的事情,同時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人生在世不可能萬事都順利,因此,每個人都會遇到緊張、挫折乃至失敗,這樣漸漸地就形成了情緒。如果總是處理不好情緒,必然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負麵影響。為了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調整和改善精神狀態,我們必須學會忘卻。
心理學家柏格森說:“腦子的作用不僅是幫助我們記憶,而且幫助我忘卻。”其用意就在於提醒人們,要不停地對自己不健康的情緒進行清理和調整。一個聰明的人不會為自己的情緒所困擾,他通常能把惱人的往事放在一邊,而讓愉快的心情時時陪伴自己,事實上人們也隻有這樣,才會有旺盛的精神與體力去學習、生活、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講,忘卻是人生的一種智慧。
奧戴爾·謝帕德說:“記性不好的人,永遠覺得生活清新有趣。”背負著過去的痛苦,夾雜著現實的煩惱,這對於人的心靈而言是無任何益處,反會造成厭倦和悲觀的生活情緒,與其這樣,超脫地忘掉不也是一種幸福嗎?不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嗎?學會忘卻,你就是快樂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