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學不厭是智者,教育不倦是仁者,做事不苦是勤者,受苦不訴是能者。
手捧書卷,馨香滿懷
【智慧分享】
在世人眼裏,星雲大師是生活的智者、心靈的導師,而他自己,對讀書學習也從未有過絲毫的放鬆。在他的眼中,書中的美妙境界讓人流連忘返。
手捧書卷,馨香飄溢,華光綻放。
【人生道場】
傍晚時分執卷而讀,看著從窗外斜斜地灑進屋內的幾束淡淡的陽光,柔和而細膩,一種親切與淡定的氛圍便悄然地蔓延到心間。當陽光輕靈地在紙上跳躍,當微風靜靜地在紙上摩挲,窗外樹葉斑駁的影子錯落著在書頁上起舞,一股淡淡的墨香沁人心脾。
書籍可以把我們引入一個神奇、美妙的世界,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樂趣無窮,同時,還可以使我們從書中獲得人生經驗。因為人生短暫,不可能事事都去親身體驗,書中的間接經驗,將有效地補充一個人經曆的不足,增添生活的感受。
宋真宗趙恒曾經說過:“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
古人常常將讀書作為求官得名的途徑,這是從功利角度來講的,讀書不是追求物質上的利益,古人還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多讀書,多感悟,方能從中獲益良多。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匡義非常喜歡讀書,他曾命文臣李昉等人編寫了一部規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這部書收錄了1600多種古籍的內容,分類歸成55門,共1000卷。
這部書編完之後,宋太宗給自己定下一個規定,一年之內全部將其看完,也就是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於是這卷書也被更名為《太平禦覽》。當宋太宗做出這個決定之後,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麼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麼多部,實在是太過於辛苦,於是勸他多休息,少看一些,以免過度勞神。
可是,宋太宗回答說:“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我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並不覺得勞神。”
於是,他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並常對左右的人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開卷有益,讀書,可以徹悟人生道理;讀書,可以洞曉世事滄桑;讀書,可以廣濟天下民眾。捧一幀書冊,看史事五千;品一壺清茗,行通途八百。無須走馬塞上,你便可看楚漢交兵;無須程門立雪,你便可聽師長之諄諄教誨。
當我們暢遊於書海中的美妙境界時,就能夠像星雲大師所說的那樣,感受到清泉一樣的清澈與靈活,嗅到沁人心脾的墨香。
【星雲開示】
有的人讀地理名勝,可以遨遊天下;有的人讀曆史掌故,可以和古人神交。有的人愛好文學,春花秋月,情境義理,妙味無窮;有的人喜歡理工,一個細胞,一粒分子,他也可以從中找出另外的一番天地。
執著求證才是學習的精神
【智慧分享】
有人說,成功來自偏執,學習常常也需要一種執著的精神,一股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勁頭。
【人生道場】
學習要有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人們常用泥燒製而成沙鍋,來熬製中藥或在冬季煨燙,這種鍋使用起來很方便,但是也非常容易打碎,而且一碎就會一裂到底。後來世人常常用“打破沙鍋問到底”來形容執著的求證精神。
淨居寺有一位比丘尼名喚玄機,常常在大日山的石窟中打坐參禪,有一天她突然想到,世人皆愛喧囂,而自己卻在寂靜中得到了快樂,瞬間,她覺得自己開悟了。
於是她動身前去拜訪雪峰禪師,想去請雪峰禪師確認自己是否已經到達了禪的無上境界。
雪峰禪師問道:“你從什麼地方來?”
玄機回答道:“從大日山而來。”
雪峰用機鋒語問:“既然是大日山,那麼太陽出來了沒有呢?”
玄機不甘示弱地回答:“太陽一直未曾出來,假如太陽出來了,雪峰必然會融化。”
雪峰禪師對她的機智非常讚賞,於是又問:“你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