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集思廣益,節目創新能力
1樹品牌意識
據國家廣電總局1998年公布的數據,全國符合條件已獲重新登記的電視台、有線電視台560座,縣級廣播電視台1287座。麵對日益豐富的節目和日漸挑剔的受眾,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主被動性規律逐漸被打破,從而產生了激烈的媒體競爭。電視節目在一定程度上已開始進入“買方市場”。在這種競爭形勢下和競爭環境中,需要從某種程度上把市場經營的觀念引人節日的製作,用節目品牌的效應樹立自身的形象,從而增強受眾的信任感。
什麼是品牌?就電視而言有人把它歸納為電視媒體與受眾的感情,也就是擁有廣泛的受眾即忠誠度和重複購買力的電視節目(欄目)。通俗點說,品牌節目不僅要做得好看,還要做到使人必看。觀眾知道這個節目是哪個台、哪個頻道的,要等著看這個節目,這才是一個品牌節目。
品牌節目對於一個頻道乃至一個台來說,就像產品品牌之於企業,擁有品牌就意味著市場的成功。無數事例證明,樹立品牌意識,能夠激發人們創新節目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進而激活一個收視時段,創造一個新的收視群體,甚至使一個台煥發生機。在世界電視傳媒裏,提起品牌,人們總會不約而同地提起CBS《新聞60分》;在我國,人們一提起品牌,馬上會提起《焦點訪談》、《新聞調查》、《同一首歌》等。這些品牌節日在它的選題、形式、風格等方麵都形成了自己內在的品質,有著獨特鮮明的內涵和個性。一提起這幾個品牌,人們在心理上首先就會認同它的質量、品位。如果品牌意識淡薄,就會失去節目創新的基礎和前提,整個台的形象就會被平庸節目所淹沒,更談不上市場和效益。
樹立品牌意識,最重要的是要命名自己的“產品”有突出的個性。在節目創新過程中,注重創造新的受到人們歡迎的電視藝術門類,用各種電視語言和手段滿足人們的視聽心態和追求。節目的創新精神實質上就是強烈的品牌意識催化的結果,它帶來的是品牌節目的樹立,得到的是豐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產品”的個性不僅體現在內容裏,而且還應表現在形式上,那就是注重培養有個性的主持人作為節目的形象代表,作為品牌的標誌。中央電視台的好多欄目就是因為有名牌節目主持人,才有把節目的宗旨、主題、思想、選材化為形象的現實。主持人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收視行為,影響著人們對電視台的選擇;節目創新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
2織情理紐帶
我國的主持人節目十分注重題材內容的貼近性: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它深深紮根在人民群眾之中,與群眾的生產生活實際息息相關。也正是這個“三貼近”,賦予了主持人節目強大的生命力。
拿我國發展最早影響最大的服務性主持人節目、教育性主持人節目來說,“三貼近”的特征表現尤為明顯。這一類節目不僅數量多,而且作用大。比如,深受觀眾喜愛的中央電視台《為您服務》節目,自問世以來,以其獨特的貼近觀眾的方式,廣泛的參與性和親切交流感,贏得了觀眾的信任和喜愛。它內容實在,選題別出心裁,耐人尋味,選題準確巧妙,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大眾話題。播講方式也盡量向生活靠攏,自然樸實,促膝談心,有問有答,輕鬆自如。又如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節目,注重尋找與觀眾的接近點,熟悉觀眾的收視心理,有的放矢地安排有關節目內容,讓觀眾愛看,盡量滿足觀眾需求。 我國的電視電視節目都注重貼近性,但主持人節目表現尤為突出,且有其獨特的表現方式:即通過主持人的敘事、說理和抒情(情感優勢)等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來完成的,賦予了主持人節目更深刻的思想內涵,增強了節目的增益作用。主持人節目發揮事、理、情結合的綜合傳播優勢,深化貼近性,正是它的特征和優勢所在。
3重思想理論
特別是新聞性板塊節目其優勢之一就是可以搞深度報道,善於在“深”字上下功夫,不僅告訴人們發生了什麼事,而且回答“為什麼”;還剖析原因,揭示意義,可以滿足人們對新聞事件深層次了解的需要。
如東北某電視台的《早餐前後》節目在報道哈爾濱市原政府副秘書長劉平德棄官從商的新聞時,有這樣一段精彩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