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主持人職稱評定與業務科研 (4)(3 / 3)

獨創要求要有敏銳的眼光。一台節目對觀眾的吸引程度,往往表現在節目內容反映現實的敏銳程度上,而敏捷性是建立在思維的流暢性之上的,即對問題的反應敏銳、快捷,它的主要指標是速度。它對於思路寬窄和決策有重要意義。一台節目要想真正抓住觀眾,就必須在節目反映問題的敏銳性上下工夫。

很多重大的決策與思維發現問題的敏捷性有直接關係。例如,有人曾就德、蘇、美三國首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原子彈研究的認識作了比較:

德國擁有著名的物理學家,有研製原子彈的最佳條件。但由於希特勒的驕橫狂妄,使他對新事物失去了敏感,他曾決定,研製任何新式武器,必須立竿見影,凡是在六星期內不能在戰場上使用並取得戰果的武器,一律不要研製,故而德國未能研製原子彈。

蘇聯一位軍官給斯大林寫信說,這一時期,在西方科學雜誌上,討論原子核裂變的文章已經銷聲匿跡了,說明他們已進人實幹階段。斯大林見信後,立刻召見幾位德高望重的物理學家,征詢意見,盡管當時條件差,但他們全力以赴,並取得了較好的成就。

美國一些有遠見的物理學家上書未成,而後委派羅斯福的顧問薩克斯博士,用委婉的語言講拿破侖如果當時接受科學家的建議,將蒸汽機裝上戰艦,定能製服美國的帆船艦隊,那麼,19世紀的歐洲曆史就得重寫了。聰明的羅斯福神速地領會了,終於批準了研製原子彈工程——曼哈頓計劃,使美國最先研製成原子彈,並把它投在日本的長崎和廣島,迫使日本迅速投降。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思維的敏銳性是創造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質,使一個領導者在關鍵時刻對影響全局的重要問題能當機立斷,贏得成功的機遇。 思維的獨創性包括變通性和獨特性,即處理問題要有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靈活性,且不被常規思維定勢束縛,從而表現出非凡的應變能力,不僅要考慮一個東西“是什麼”,還要考慮一個東西“還可能是什麼”。

記得有這樣一件事,一名剛工作的記者,奉命采訪某著名演員的首場演出,到了劇場,才知道該演出取消了。於是他就回家睡覺了,半夜後主編怒氣衝衝地打電話說,其它各報頭版頭條都在報導該演員自殺的消息。主編訓斥他說: “像這樣一位名演員演出取消,這本身就是新聞。記住,以後你的鼻子不要再感冒堵塞了!”這位年輕記者隻想到采訪首場演出,而沒有隨機應變地采訪“演出取消”的前因後果,這正是缺乏敏捷性和變通性的表現。

一台節目也一樣,用敏銳的眼光發現了問題,就能讓自己的節目在競爭激烈的廣播電視事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2)深刻

節目在構思時,對素材的捕捉、選用不能停留在表麵現象上,要能夠深入到客觀事物的內部,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及核心部分,抓住事物的關鍵所在,揭示事物的根本原因,並且善於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和結果。

優秀的節目不僅能組織材料,挖掘材料,更能由小見大,由表及裏,深刻的地構思創造節目。而深刻性表現為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預見事物的發展進程,即透過現象看問題的實質,並善於揭露現象產生的原因,善於預見和研究其進程和結果。馬克思從商品流通的現象發現了社會發展的規律。俄國傑出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抓住狗見了食物流口水的司空見慣的現象,創立了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

一檔節目,是否深人事物的核心;是否善於區分主次和表裏的東西,以及區分本質與枝節的東西;是否善於抓住問題的全麵又不忽略主要細節;是否善於揭露事物的近因及遠因、理解事物發展的當前意義和長遠利益等等,這些都是節目深刻性的差異,反映了一台節目水平的高低。

那些眉毛胡子一把抓、舍本逐末、丟了西瓜抓住芝麻的節目,都是一種淺薄的表現。 如果能在簡單的、普通的、已經熟知的事物中,看出別人沒看到的大問題,從中揭示出重要的規律性,那麼節目的創新就不會成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