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主持人職稱評定與業務科研 (4)(1 / 3)

可以這樣說,主持人與節目互相依賴的程度,遠遠超過其他類型的節目。主持人一旦離開了他所主持的節目,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也就名存實亡了,反之亦然。

就個性而言,主持人的個性與主持人節目的個性是有機的統一體。節目個性要通過主持人的個性來實現,主持人的個性也離不開節目的個性。

2主持人節目個性形象對主持人的個性形成起著規定和製約的作用。

主持人不能超越節目的宗旨、特點,否則會遊離於節目。因此,在挑選主持人時就要考慮到他(她)是適合主持哪一類節目的,不能搞“萬能式”。作為主持人也要以節目的個性來要求自己,製約自己。

3主持人是主持人節目的支撐者和主心骨。

節目又是主持人生存、發展、成名的土壤,節目也是主持人施展個性的條件。如果主持人能深刻理解和把握節目的個性,那麼主持人就可能在不違背節目總體形象的總前提下,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發揮自身的優勢,努力展示自我個性,以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反之,如果主持人對節目個性特點理解不深,把握不準,那麼主持人就無從發揮自身優勢。偏離節目個性的任何盲目做法,隻會導致主持人個性形象的失敗。

總之,名牌節目離不開明星主持人,明星主持人創造了名牌節目。不論是明星主持人還是名牌節目都離不開鮮明的個性形象,兩者互為影響,互為效果。

有人認為:“主持人才是節目無所不在的靈魂”。這種觀點如果從強調主持人素質的高低會對節目產生影響而論,尚可理解,如果是強調主持人在節目中的核心作用,當不敢苛同。因為過分強調主持人的作用,就可能出現主持人角色的錯位和偏離,就可能角色角度把握不準,就可能出現行為、語言不合身份的現象。

由於語言的表述力是有限的,而受眾的感受力是無窮的,因而一檔節目的成功定位要使主持人和節目策劃者對節目策劃的意圖、想法與聽眾獲得的綜合感受基本相吻合。節目定位的意圖是以文字和音響兩種形式表現的,它們共同對主持人及節目操作者的思維和采、編、播行為產生一定的約束力,最終使節目留給聽眾穩定、和諧、持久的收聽印象。

在我國廣播事業繁榮發展的大背景下,不少電台的主持人節目都存著沒有定位或定位不準的問題,客觀上造成了主持人節目質量不高、穩定性差、後勁不足等現狀。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有幾個方麵:

1新頻道或新節目匆忙上馬,節目準備不充分,沒有機會對節目進行細致、係統的定位。

2節目決策者不懂或不重視節目定位,缺少對節目整體的宏觀的策劃和把握能力,不可能對節目進行係統的明確的定位。

3節目戰線過長,主持人和節目的操作者窮於應付,有了較好的定位也難以在節目中始終如一地落實、實施。

4主持人節目過分依賴主持人,出現了“微觀形態很具體、宏觀特征不鮮明”的問題。同時,沒有明確的節目評價係統也難以調動主持人的積極性,造成節目的散漫、無序和一批低質量的節目。

5一些電台或節目受利益驅使不顧聽眾利益和節目形象,一切由廣告客戶說了算,尤其是很多谘詢節目,客戶給了錢想要說什麼就說什麼,主持人也無可奈何地成了客戶的代言人。甚至有些新聞類、經濟類的節目也出現了主持人言不由衷、“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這種狀況從短期看可以給電台或節目主持人帶來一定的利益,但從長遠看,是損害廣播電視前途的竭澤而漁的掠奪性手段,是絕對不可取的。

針對以上客觀存在的問題,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掌握尺度

角色定位必須把握分寸和尺度。前麵講過什麼是角色以及角色定位,作為節目主持人進入角色還要做到心中有數,弄明白這個問題,才可以有感而發,一發中的,發而不紊。

主持人往往因為擁有掌聲和特別關注而迷失了自我,認為自己是一個節目的統帥,是廣大民眾的燈塔。常常出現的包打天下、不懂裝懂、自我陶醉等現象,就是沒搞清自己到底是誰的結果。其實,主持人在節目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但那隻是應具備的工作能力,決不是什麼特別權力,更不可以把它做為淩駕於受眾和節目本身之上,去指手畫腳、去指點迷津的資本。在主持人節目中,主持人該做的事是多頭複雜的,他(她)除了具備協調一個群體的綜合智能和才幹外,主持人往往要進行自敘、引薦、引導、提問、傾聽、議論、調控等行為,在這些行為過程中,全靠自己嫻熟地自然調節,把握分寸,推動進程。成熟的主持人,往往從節目的內容、宗旨、對象等不同角度出發,給自己一個恰當的定位,使自己在多維空間中駕馭自如,遊刃有餘,盡情發揮。楊瀾總結自己的節目主持時,深有體會地說;“主持是一門“分寸藝術”她認為主持分寸把握是否得體,是節目主持人走向成熟的關鍵,“是主持人與觀眾,觀眾與節目,節目與主持人之間建立的一種情感交往”。恰如其分地把握住了節目的整體分寸,與搭檔配合默契,與嘉賓相濡以沫,與觀眾交談風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節目也因此會大紅大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