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楊廣確實有著超凡尋常的智力和膽略,以他幹的每一件事拿出來說,都是無可挑剔的德政。
他為了更好地控製華北,營造了東都洛陽;為了使江南和中國的聯係更加緊密,開鑿了南北大運河,數次巡遊江都;在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上,他掘長塹,修馳道,築長城;在武略上,他出塞北巡突厥,向南打到林邑,向西經略西域,重開絲綢之路,擊破吐穀渾,把青海省重新納入了中國版圖。在對外交流上也是顯著,他派遣使節遠赴波斯,還渡海通使了南洋,聯係扶桑。
這成就細說起來,秦皇漢武也不過如此。
但是有一個細節必需了解:秦擁有百年基業,自從商鞅變法之後,曆代秦王大多雄才大略,唯一遜色無能的也有呂不韋這樣的相國把持朝政,國力之強悍,遠勝六國。即便如此,秦始皇也花了足足十年時間一統天下。而漢武帝擁有文景遺留下來的積蓄,他從元光二年開始誘擊匈奴於馬邑一直到衛青出塞千裏殺至趙信城,霍去病封狼居胥山至,一共打了十四年。
而楊廣呢?仁壽四年開始大展拳腳到把這麼些個千秋偉業都幹完,總共隻用了八年的時間。(未完待續。)
第354章:傳承
如果非要說楊廣有罪,急功近利是罪、失敗是罪。
成王敗寇,說得一點不為過。
更加強大。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事情的發展超乎李淵的預料,李世民策劃仁智宮事件,李建成在用人上出現嚴重錯誤。
“古人雲:‘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你所用之人,皆是能臣幹吏,我心中有數,此後也就漸漸的放心了。我為何占據著太極宮而不走?因為我擔心你走錯了路,隻有就近呆著,監督著,你才能兢兢業業。你近年來的表現不外乎想向我證明,你比建成強,你更有資格當任大唐二世皇帝,通過你的一舉一動,通過你在突厥方麵的作為,你已經用事實擊破了我的擔憂,在某些方麵,也確實勝過你大哥許多。最讓我歎服的是你成功的分化、離間、扶持了突厥二汗,將強大的突厥一分為二,而爭戰不休。”
李世民看了秦風一眼,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分化、離間、扶持了突厥二汗不是兒臣的計謀,而是風兒獻出的策略。李淵卻大笑道:“作為一國之君,可以無才,但不能沒有識人之明,不能沒有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胸襟。如果不懂得放權下去,親力親為,又有什麼用?天下這麼大,一個人哪管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