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唐現在人才濟濟,放權下去給人才去處置,比親力親為更有效。劉邦不過一癟三,為何創立了強漢,因為他有識人之能,有用人的胸襟。二郎在這一點上,可比劉邦強多了。現在、發後,你繼續保持這種做法,大唐必將是一個強於漢之鼎盛王朝。”

李淵說完,從衣兜著掏出一塊黑漆漆、無光澤的牌子,丟給了李世民,道:“家事,國事,天下事都交給你了。行了,明天,我就給你挪挪窩,安安心心的去養我的老去了。我今天說得也夠多了,你們下去吧。秦小子稀奇古怪,你很有意思。有空來陪陪我老人家。”

“喏!”

望著李世民與秦風離開的背影,李淵微微一笑,笑容裏有著一種負釋重負的感覺。

李淵性子好享受不假,可是在這關乎江山社稷的大局,李淵是不含糊的。

所以李世民當繼任帝位的兩年時光裏,李淵一直在背後靜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施展著皇帝的權力……

他一直擔心李世民的性格為步入楊廣的後塵,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自己完全低估了自己這個二兒子。

李世民這執政的兩年來,兢兢業業廢寢忘食嘔心瀝血。他的目的是什麼。李淵作為父親。作為重新了解孩子的父親,再是清楚不過了:他還是一樣的好勝,這是意圖證明自己,證明自己比大哥李建成強,證明自己比李建成更適合當任大唐的皇帝。他要幹出李建成做不到的事情,做李建成做不到的豐功偉業。

大唐的勁敵突厥則是他的目標。

李淵也在這個時候重新認識了自己這個二兒子,他發現李世民在擁有可比漢武的雄心壯誌的同時,並沒有楊廣的急躁心態。他確實急於證明自己,早有與突厥一戰之意。但是這個急切並沒有給他帶來負麵影響,反而成為激勵他的動力。他非但沒有窮兵黷武。反之非常重視百姓,重視經濟發展。

他竟然能夠耐著性子,休養生息了兩年一邊依仗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的智略操控著北方的局麵,遠交近攻,拉攏薛延陀,扶持突利以對頡利,以陰謀陽謀超控著北方的局麵;令一邊扶持魏征、王、岑文本等政務人才治理大唐,恢複大唐經濟;一邊不拘一格的提拔出以秦風為代表的青年一輩,為大唐儲備人才。他執政這兩年的時間裏,不但解決了自己遺留下來的種種難題,而且還走一步看三步的布局於未來,這種胸襟與眼光決非自己這個當父親的能夠企及的。

玄武門發生之時,他確實非常痛恨李世民。

可父子間沒有隔夜仇,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淵的心態也慢慢的發生了改變,也能理性的看待玄武門之變。他知道此事怨不得李世民,也怨不得李建成,要怨隻能自己這個不合格的父親,是自己親手將兩個兒子推向了對立麵,推向了深淵。如果非要找一個理由的話,那麼,權柄無疑是罪魁禍首。

作為一個開國大帝,作為一個親自上陣殺敵的人大將,李淵對於生死也看得比較開。當他想通之後,也放開了,也看得淡了。今天這翻對話,又聽到李世民這君舟民水的金石良言,心中的顧慮全消了:他知道能夠說出這番話的李世民,不可能成為第二個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