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是不是應該回避一下。”一邊的秦風,隻聽得心驚膽戰,汗流浹背,這種皇家秘密真是要他這外人的命。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如坐針氈。

“不必。”李淵、李世民父子異口同聲的說著,而後又相顧一笑。

李淵對秦風道:“這是我思考多年的一點心得對你也一樣有用,放在國家是國之大事,放在小家亦是治家之道。悲劇發生一次,就足夠永世難忘,我不希望後人再次上演當天的悲劇。這種事情,人家不說,不表示不知道,不說是因為害怕而已,既然發生了就不怕人說,不怕人念,人家念了才讓我們記得更加深刻,才能引以為戒,終身難忘。”

秦風心裏明白李淵這是將他視為自己一家人了,所以不怕出醜丟麵子,便也不在乎什麼。當然,他也知道李世民的為人,自然不會因此而責怪自己什麼的。

“小子,都說你聰明,那麼你就憑良心說說,這楊廣是好人還是壞人。”李淵把矛頭指向了秦風。

秦風知道李淵、李世民不需要聽假話,稍作思忖,便道:“弊在當代,功在千秋。”楊廣是一位試圖延續輝煌、維護國威的皇帝,並且一直以理想主義治理國家,但他的自負心理與官宦背景,嚴重左右了他的治國理念與方法,最終導致統治的失敗,國家的滅亡。雖然我們不能否認隋煬帝的美好初衷,但濫用民力、鋪張浪費、迷信武力、炫耀國威的做法必須予以批判。曆史上留下的關於隋煬帝的材料非常少,其中還增添了許多虛假成分,使得隋煬帝千百年來一直是昏君的同義詞。但是不能簡單地得出隋煬帝是昏君、暴君的結論。與此相反,隋煬帝開鑿了舉世聞名、澤被後世的京杭大運河,他執政時期的一係列改革,為唐朝盛世的到來做了必要的準備。隋煬帝是一個永遠說不完的人物。各種曆史版本都在說楊廣惡劣到了極點,不但殺父,淫庶***親妹,而且還有著佳麗三千,可事實上,楊廣根本不是好色之徒,他的女人就那麼幾個,這一點,單從他的子嗣就可以看出一二,他堂堂一代帝王,就隻有楊昭、楊、楊杲,以及一個早夭的楊銘,而且,都是蕭皇後生的。至於女兒,也就南陽公主與嫁給李世民的楊妃而已。僅是這一點,說他荒淫成性就說不過去。

“‘弊在當代,功在千秋’?這話說得很好。隻說過而不論功,對他有失公允。”

李淵點了點頭道:“現在世人謾罵楊廣,將楊廣貶的一文不值。主要還是亂世時,諸侯為了鞏固自己的名望,讓百姓擁護而惡意散布的一些根本不屬於他的謠言罷了,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咱們的功勞。”李淵說得很坦然。

“我相信,如果我失敗,或者大唐失敗了。我們也與楊廣一樣,背負著本不屬於我們的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