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 / 2)

第五章

漫談舞台緊張——演員必看

文/邢劍君

劇場是使觀眾放鬆娛樂的地方,但對於許多表演者來說,劇場的中心——舞台,卻讓演員們感到很緊張。

我至今難忘第一次當眾表演時的那種感覺。那是在小學四年級的一次班會上,大家表演小節目,我被安排講一個小笑話。可從班會開始那一刻,我就聽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到了表演的時候,自己的雙手、嗓音都不住地顫抖。引起觀眾笑聲的並不是笑話本身,而是我緊張的窘態。我想許多初次登台的同學都曾有過我這種經曆。這種感覺就是舞台緊張,俗話說是“怯場”。

舞台緊張對演員來說是有很不利的影響。首先,它會破壞演出效果甚至整個戲劇作品的質量。演員是舞台的核心,是闡述作品內涵的最主要要素。但我們有時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因為表演者的緊張而說錯台詞、動作僵硬、嗓音沙啞……即使有一個不錯的劇本,燈光布景都很好,演出質量也大打折扣。其次,舞台緊張會給演員帶來嚴重的精神負擔,這成為他們每次演出的心病。

有人認為舞台緊張是演員經驗不夠成熟的表現,隨著演出的增加,是可以自然克服的。這種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古今中外,有許多表演藝術家都存在舞台緊張的問題。艾德蒙·基恩是英國戲劇史上最偉大的表演藝術家之一,他曾經這樣對他妻子講述他在一次倫敦演出時的緊張:希望在上場之前能被人槍斃掉。還有一個關於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恩裏科·卡魯索的有趣故事。沒有演出經驗的年輕的女高音梅森一次演出前在後台緊張得不得了,無意中她看到了卡魯索,令她吃驚的是這位大名鼎鼎的歌唱家像寒風中的葉子一樣正在瑟瑟地發抖。梅森不解地問他:難道您也怯場嗎?卡魯索回答說:當你演唱時,觀眾的期望值是百分之百,可對我的演唱,他們的期望值是百分之一百五十呀。說著他顫抖地向舞台走去,但當他上場後,漂亮的男高音立刻響徹了整個劇場,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可見,舞台緊張是當眾表演中常見的一種心理身體反應。我們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當然,這種緊張有時候是可以避免的,因為許多的緊張是由於演出準備不足或缺少演出經驗等原因造成的。比如說,台詞沒有認真記好等。對於這些方麵,我們要通過細心準備和增加演出經驗來避免。平時,要勇於在各種人多場合大膽表現,逐漸適應觀眾多的環境。

另外,要鍛煉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專注能力。如果你能全神貫注地進行表演,你就會因為太忙而無暇顧及緊張了。在舞台上,我們可以通過注意表演的細節和其他演員的表演來提高注意力。

上台前的緊張心情是任何人都會出現的正常現象。從我個人經驗來看,這種緊張其實時間十分短暫,主要是上台前幾分鍾和上台後的幾分鍾。一般說來,演員隻要在台上待上一會兒,就能馬上恢複平靜。要處理好這種緊張,使之不影響演出效果,以下兩點十分重要。

一是要自信。紮實的表演基本功和刻苦的排練十分重要,但導演的鼓勵和引導也是必要的。

二是要專注。根據表演的現實需要,應該及時調整心態,徹底融入劇情需要。如果是相對“平靜”的角色,就應該從上台前十五分鍾就保持安靜,調整呼吸;如果是相對“活躍”的角色,就該適當做準備活動,使自己興奮起來。最重要的是絕對拋棄患得患失的心態。要知道,越怕演砸就越容易演砸。

演員的舞台技巧

文/小美

語言、發聲是戲劇演員從事舞台表演專業活動的重要工具。舞台上的語言、發聲不同於生活中的語言、發聲,其訓練要求清晰響亮具有傳送力,使觀眾聽清台詞;還需要音質悅耳動聽富有感染力,既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又善於吸引觀眾產生感情上的共鳴。要學會語氣、語調處理,掌握台詞的節奏和語言發聲造型的性格化技巧。此外,演員的發聲器官須通過鍛煉達到經久不疲,保持健康和活力,以勝任繁重的演出活動。訓練的內容大致有發聲姿態、呼吸方法、元音發聲、音素過渡、咬字肌力、共鳴位置、擴展音域、聲區連結、音量力度、聲音造型等。除了直接使用說的方法練習以外,還廣泛利用一些歌唱練聲的方法,按照音階音程拉長字音練習發聲。

演員的形體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工具。培養演員必須訓練其形體,使其能藝術地再現人物的體態儀表、舉止風度,進而準確地表達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創造出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訓練一般從戲劇表演對形體動作的要求出發,既要基本接近生活狀態,又要區別於生活而具有舞台感,受到舞台的製約;既要有造型感,富有表現力,又不能有固定的程式,因而必須是具體的、鮮明的。為此,演員的形體必須鬆弛靈活,協調自如,動作輪廓明晰,感應機敏,可塑性強,既能傳情又能達意,並且善於捕捉和模擬各種人物的外部特征,以適應扮演不同年齡、職業、性格的人物以及同一人物在不同時期性格上演變的需要。訓練一般從芭蕾、現代舞、民族民間舞蹈、體操、劍術、戲曲中選擇和借鑒一些訓練內容,根據各自情況而各有所側重和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