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 通過行動刻畫人物是最生動有效的方法。
有時,一個鮮明的動作,勝過許多台詞,不僅清楚地顯示性格,並且能給觀眾留下不易磨滅的印象。動作特別適宜於舞台藝術。這裏所說的動作,包括人物的形體動作、語言動作和內心活動。
觀眾不但希望聽到舞台上的人物說什麼,更願意看到人物“做什麼”、“怎樣做”。劇作者應該著力安排好人物的行動,讓每個人物真正生活在特定的戲劇情景裏。
人物的行動可分為大的行動、小的行動和細節行動。一般說來,在一出戲中,每一個人物重大行動隻有一、兩個,它對表現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常常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多安排在劇情發展的轉折或高潮處。
人物的重大行動不是突然產生的,它是由一連串小的行動逐步發展的必然結果。揭示人物性格還可以通過一些細節動作,有時這種細節動作可能與主題思想、戲劇衝突沒有直接聯係,但對刻畫人物性格卻十分有用。比如《雷雨》第一幕一開場,魯貴向四鳳借錢這一細節動作,它與全劇的戲劇衝突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但卻通過借錢突出了魯貴好賭、嗜酒的性格。這種細節行動,在劇情發展中雖是可有可無的,但有了它,卻使人物性格分外鮮明生動。不過,安排這種專為揭示性格的細節行動,一定要極其自然合理,一筆帶過,不能喧賓奪主,以致影響劇情進展。
2. 著力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賦予人物濃厚的感情色彩。?搖?搖
《雷雨》的作者、戲劇大師曹禺先生曾經說:“作為一個戲劇創作人員,多年來,我傾心於人物。我總是覺得寫戲主要是寫人;用心思就是用在如何刻畫人物這個問題。而刻畫人物,重要的在於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思想和感情。人物的動作、發展、結局,都是來源於這一點。”在戲劇中,對於人物的心理描寫既不能像小說那樣借助於作者抒情或內心剖析,也不能完全指望人物的獨白,這就需要作者為人物創造袒露自己內心世界的條件,需要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來揭示其內心活動。以下幾點是可以考慮的:?搖
① 善於把人物投入感情的旋渦,構成人物性格自身的衝突。比如郭沫若的曆史劇《蔡文姬》,作者將蔡文姬置於歸國途中,承受著感情的煎熬。一麵為了加強胡漢的民族團結,為了對曹操興邦治國的宏圖大略有所貢獻,也為了實現父親撰修《續漢書》的遺願,另一麵又深深地思念自己的一對兒女。這就構成了強烈的內心衝突,充分展示了蔡文姬的內心世界。
② 善於配置多方麵的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是揭示人物豐富內心世界不可缺少的條件。曹禺說:“在不重要的地方隻幾筆交代,在需要大段抒發人物感情的地方抓住不放。”在創作劇本時,一旦獲得了易於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的戲劇情境就要安排重場戲,從性格出發,向人物的靈魂深處、感情深處挖掘,把人物內心的隱秘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搖?搖
3. 通過次要人物來烘托主要人物。
在戲劇中,幾乎每一個人物的刻畫都是在許多人物的互相對比和映襯中完成的。通過人物之間的衝突或聯係,既刻畫了這一個,也描繪了那一個,很少有哪一個情節或場景是專為一個人物設計的。因此,劇作者充分利用舞台有限的時間和空間,抓住一切可能的時機,通過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使觀眾對主要人物獲得更深刻、清晰的認識。例如《雷雨》第一幕,周樸園這個主要人物尚未出場之前,先由魯大海對他的性格作了介紹:“這個老混蛋,你說他開煤礦,他是個官;你說他是官,他開煤礦。媽的,這兩年我在礦上看夠了他做的事。”這不但對周樸園作為官僚買辦的本質揭露得入木三分,而且表現了魯大海敏銳深刻的觀察力和疾惡如仇的性格。運用這種側麵烘托的手法,要從次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出發,通過他對主要人物的觀察、分析、判斷,以他自己的思想感情去表現對主要人物的看法和態度。這樣,既描繪了主要人物,也刻畫了次要人物,兩者都得到了表現。
4. 通過上場和下場來刻畫人物。
人物的上場和下場是描繪人物性格的最好時機。有經驗的劇作家總是抓住這一時機,為刻畫人物精心設計。人物上場,特別是第一次出場,是第一次在觀眾麵前亮相,能否使觀眾很快地了解他、關心他,對他發生興趣,這對人物塑造是十分重要的。
人物出場,我們要處理好以下幾點:
首先,重要人物上場前要有充分的準備,要通過其他人物側麵介紹,使觀眾初步了解他是怎樣一個人,他和周圍的人和環境是怎樣的關係,這樣才能引起觀眾熱切地期待他出場。
其次,人物上場要有充分的理由,明確的目的,造成人物此時此地非要上場的必然情勢。任何人物都不應該隨隨便便無緣無故地出場。
再次,挑選最適當的時機,安排最適當的動作,設計最適當的戲劇情境,使人物一出場就顯示自己的性格特征,投入到戲劇衝突中去。如果一個人上台半天,觀眾還不知是什麼人,要幹什麼,與其他人物是什麼關係,那麼觀眾就會迷惑不解。
人物的下場和上場同樣重要。每個人物的每一次下場都必須是人物行動、衝突的必然結果,而不是隨意找個借口,打發他下台。應該認識到,人物的下場絕不是他行動的停頓,性格發展的終止,而是繼續和深化,隻是這些行動沒有在舞台上正麵表現,放到幕後去罷了。所以,同學們應該把人物從這一次下場到下一次上場之間的人物行動、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即所謂幕後戲,設想得具體、清楚,這樣就會找到人物下場或再上場的充實依據。
第四節 周密精巧地編織戲劇的情節結構?搖
同學們都喜歡看故事情節精彩曲折的戲,對那些平淡無奇、有如白開水似的演出肯定索然寡味、昏昏欲睡。要編織精彩的情節,是非常考驗小編劇的水平的。下麵這些方法或者對你很有用哦。
1. 選擇和提煉典型化的情節。
戲劇情節,一般是指作品中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的各種關係所組成的生活事件、矛盾衝突的發展過程。戲劇情節在作品中最主要的作用是為展示人物性格服務。不同的性格決定了不同的情節,我們要了解和認識人物的性格,也必須通過情節,因為人物的思想性格是依靠情節表現出來的。性格決定情節,情節揭示性格,這正是兩者相互依存的辯證關係。可見,我們要塑造戲劇的典型形象,就必須選擇和提煉典型化的情節。
要選擇、提煉典型化的戲劇情節,必須依照人物性格本身的發展邏輯進行想象和虛構。人物的性格一旦形成,活起來,站起來,就要頑強地按照自己的性格來思考、行動和說話。這時,人物就會向作者暗示哪些情節符合其性格,哪些情節不是其性格的產物。同學們編寫劇本時,如果感到人物明確地向自己提出這些要求,就說明這個人物已經具有了獨立的生命,我們就應該緊緊把握住這一性格發展的必然規律,選擇那些足以表現其性格的情節,改造那些不適合的情節,補充和虛構人物所需要的情節,這樣,才能充分揭示人物性格的特征。
2. 安排新穎生動的戲劇情節。
戲劇情節力求新奇獨特,曲折跌宕,具有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這樣才能深深地吸引觀眾。
首先,要有一個生動的戲劇故事。同學們應該選取那些獨特的、不尋常的人物和事件,而不是寫一些平庸的、千篇一律的人和事。但我們又不能抱著獵奇的心理,追求一些光怪陸離的情節。而是要善於把日常的現象集中起來,通過個別人的獨特遭遇或者命運,反映生活的本質和規律。要編寫課本劇,小編劇們還必須具有新意,以自己對於這些現成的人物和事件的獨到見解,新鮮的感受和豐富巧妙的想象,構成嶄新的、出人預料的戲劇情節。這樣才能令人耳目一新,打動觀眾。
其次,要做到“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無巧不成書”,但應該巧得合理,巧得自然。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處理好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關係。必然性是由事物的內在矛盾所決定的,它反映事物的本質聯係。偶然性的現象是由事物外部的、不穩定的、非本質的聯係中產生的。在選擇和安排戲劇情節時,就要善於從偶然的現象中,揭露出事物發展過程內部隱藏著的必然規律性,並依照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充分利用偶然性的因素,促進事物的發展。編寫課本劇時,不懂得運用偶然的形式體現必然性的內容,不善於巧妙地安排情節,是編不出好戲的。但我們也不能脫離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人為地製造誤會和巧合。一切生動的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戲劇情節都是作者從大量的生活素材中提煉加工,匠心獨運,精巧編織出來的。
此外,要善於運用懸念。懸念,是戲劇創作的一種基本技巧,它總是在劇情發展的關鍵之處,“懸”而不決,使觀眾處於急切的期待之中,不看出個究竟,是舍不得離去的。
要造成懸念,就應該迅速確立戲劇的衝突,引起觀眾的興趣,卻又不急於解決矛盾,馬上揭開謎底。而是有迂回、有曲折地將錯綜複雜的矛盾演變過程逐漸表現出來。
要造成懸念,必須從人物性格出發。如果隻熱衷於反映事物的表麵現象,就會急急忙忙地解決矛盾,過早地揭開謎底;或者解決一個矛盾又設立另一個矛盾,讓人物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疲於外部動作的表現,這樣,劇情發展無“念”可“懸”,觀眾自然感到索然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