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 / 3)

3. 台詞要詩化。

作為一種適合表演的語言藝術,台詞是經過提煉再提煉、加工再加工的詩化了的語言。但是,台詞的詩化並不意味著都要采用詩體,而是要讓詩意滲透在台詞之中。台詞應該感情充沛,富於感染力;形象鮮明,富有表現力;精練、含蓄,力求用最簡潔、最濃縮的詞句來表達豐富的內容與深遠的意境。

戲劇中的人物在尖銳激烈的矛盾鬥爭中行動著,他們說話絕不可能是四平八穩、不痛不癢的,而是充分表達他們的意願,傾訴他們的情感。例如郭沫若的曆史劇《屈原》中的《橘頌》《雷電頌》;《蔡文姬》中,文姬夫人在父親墓前傾訴衷情的大段獨白,都是突出感情的詩化了的語言。

4. 台詞不僅要口語化,還應該精練含蓄。

要使觀眾清楚明了地看懂劇情、理解人物,接受劇作者對生活的解釋,台詞就必須明白淺顯、通俗易懂,具有口語化的特點。口語化使台詞富於生活氣息、親切自然。民間語言如成語、諺語、歇後語,乃至俚語的適當運用,有助於台詞的口語化。在注意口語化的同時,也需要注意語言的規範化,還要做到精練含蓄,在極其平常簡短的語言中,蘊含豐富的潛台詞。如曹禺《北京人》中,曾瑞貞和愫芳的一段對話:

曾瑞貞 (嚴肅地)那麼從今以後你決心為他看守這個家?

(以下問答幾乎沒有停頓。)

愫 芳 (又沉靜下來)嗯。

曾瑞貞 (追問)成天陪著快死的爺爺?

愫 芳 (默默點頭)嗯。

曾瑞貞 再照護他的兒子?

愫 芳 (望著瑞貞,微微皺眉)嗯。

曾瑞貞 伺候這一家子老小?

愫 芳 (固執地)嗯。

曾瑞貞 (幾乎是生了氣)還整天看這位婆婆的臉子?

愫 芳 (不由輕輕打了一個寒戰)喔!——嗯。

曾瑞貞 (追問)受氣?

(愫芳凝視)

曾瑞貞 (逼近)吃苦?

愫 芳 (凝視)嗯。

曾瑞貞 (反激)一輩子不離開!(恨而重)到死?

愫 芳 (低頭,用手摸著前額,緩緩地)到——死!

這裏,愫芳在瑞貞的責備和逼問下,隻連續地“嗯嗯”應著。表麵上隻是一連用了六個語氣詞——“嗯”,語言是極少、極單調的。然而,在這極為有限的語言裏,卻潛藏著愫芳極其複雜的情感。這樣的語言不但符合愫芳賢淑高雅的性格,而且在平靜重複的應答中,把她的同情、惋惜、哀傷、痛苦……種種感情的起伏變化透露出來了。像這樣非常含蓄精練、潛台詞豐富的語言,為演員的表演提供了藝術創造的空間。

同學們要注意:台詞要求口語化,但也不能把話說盡、說絕、太直、太露,否則就失去了戲劇的藝術價值。

炮 手

編寫/成都市美視國際學校附屬小學三年級 劉文滔

時 間 一百多年前的一個冬日

地 點 巴黎郊外

人 物 炮手和戰友、將軍和副官們

第一幕

背 景 巴黎郊外,法國軍隊和德國軍隊隔著一條小河對峙。小河對岸有一座橋,橋的左邊有一個紅瓦白牆的農舍。在兩軍休戰期間,一個炮手正和他的戰友閑聊著。

炮 手?搖(手指河對岸)兄弟,你知道嗎?小河對岸就是我的家鄉。

戰 友?搖(踮起腳跟向對岸張望)是嗎?這麼說,你家已經被德軍占領了!

炮 手?搖(痛苦地點點頭)是的,我的父母也被德軍趕走了,不知道到什麼地方去了,家裏隻剩下一座空的房子。

戰 友?搖(同情地)你家在別處還有房子嗎?

炮 手?搖(手指紅瓦白牆的農舍,搖搖頭)看,就是小橋左邊的那一座農舍。我從小就是在那兒長大的。

[將軍帶著幾名副官從舞台左側快步走上。

將 軍?搖(用望遠鏡仔細地觀察著河對岸的小村莊)炮手,準備!

炮 手?搖(臉色蒼白)是,將軍!

將 軍?搖(一手拿望遠鏡,一手指著對岸的小村莊)你看到那座橋了嗎?

炮 手 看得很清楚,將軍。

將 軍?搖(手指往左點一點)看到小橋左邊的農舍了嗎?就在叢林後麵。

炮 手?搖(臉色煞白)我看到了,將軍!就是那座紅瓦白牆的房子。

將 軍?搖(放下手中的望遠鏡)這是德軍的一個駐地,夥計,給它一炮!

[炮手的臉色更加慘白了。這時,裹著大衣的副官們在凜冽的寒風中直打戰,可炮手的前額上卻滾下了大粒的汗珠。炮手一邊擦額頭上的汗珠,一邊仔細瞄準目標。

戰?搖友?搖(一邊揮動指揮小旗,一邊給炮手使眼色,小聲地)炮手,那可是你家的房子,你千萬要注意喲!(大聲地)準備——開火!

[硝煙過後,軍官們紛紛拿起望遠鏡。

將 軍?搖(高興地)幹得好,夥計!這座農舍看來不太結實,它全垮了!

炮 手?搖(臉頰上流下了兩行熱淚)是的,將軍,我知道它不太結實,可是還能住人。

將 軍?搖(不解地)你怎麼知道的?小炮手,你怎麼哭啦?

炮 手?搖(低沉地)請您原諒,將軍。那是我家的房子,在這個世界上,它是我家僅有的一點財產。

將 軍?搖(驚愕得差點兒把望遠鏡掉在地上)那是你家的房子?

戰 友 報告將軍,炮手的家就在河對岸。

將 軍 也就是說,你親手炸毀了自家僅有的房子?

炮 手 是的,將軍。

[將軍緊緊地握住了炮手的手,所有的副官和士兵都莊重地向炮手敬禮。

夜 鶯

編寫/成都市龍江路小學分校五年級 黃虹文

第一幕

[時間 戰鬥剛剛結束。

地 點 一個小村莊,剛剛結束戰鬥,燒焦的房屋和樹木。

背 景 一隊德國兵在一個中尉的帶領下來到一個村莊。他\

功。所謂“上戲”,就是看完劇本後立刻弄明白自己扮演那個人物的身份、地位、職業、職務、性格特點;研究這個人物語言所表達的含義,說話時的語調語氣和表情動作;搞懂這個人物在故事中的位置和其他人物的關係。搞清楚這些後,再把自己變成這個人物,按照劇情的要求把這個人鮮活地表演出來。小演員要認真學習“上戲”,通過反複地練習,學會“上戲”的本事。不會“上戲”的人,也許能成為主持人、誦讀高手,但絕不會是一名合格的課本劇小演員。

洋洋曾經在《皇帝的新裝》這部課本劇中扮演大臣。正式演出前,他先閱讀了課文《皇帝的新裝》,了解了這個故事,也熟悉了故事中的人物。皇帝是一個不管國家事情,整天隻想著自己穿各種衣服,並且時刻懷疑自己手下的大臣是否忠於自己的昏庸帝王。騙子看清了皇帝的弱點,所以才敢去欺騙他。大臣認清了騙子的騙術,但懾於皇帝的淫威,隻能將錯就錯,說違心的話、做違心的事情。那位母親是屬於盲目崇拜皇帝的平民,看見皇帝沒穿衣服,也不敢承認,拚命阻止自己說真話的孩子。母親的兒子是一個天真單純的小孩,看見什麼就說什麼,不會掩飾自己。課本劇《皇帝的新裝》根據演出的需要對課文進行了改動,把大臣變成了二號人物,突出了他在劇中的地位,擴大了他在劇中的情節,增加了他在劇中的對話,豐富了他在劇中的性格。洋洋分析劇本時認為,大臣在劇中的性格充滿了矛盾,於是,他緊緊抓住這個矛盾的性格來精心設計大臣的語氣、表情和動作。剛開始發現騙子的騙局時,洋洋用堅定的語氣斥責騙子,表情是憤怒的,動作是有力的;但聽騙子說皇帝認可這件事情後,大臣的語氣有些遲疑,表情有些迷惘,動作有些僵硬;當大臣看到皇帝和騙子沆瀣一氣同流合汙時,為保住自己的地位而順從了皇帝的意誌,語氣變得肉麻甜美,表情變得諂媚驕逸,動作變得輕鬆自在。這樣一來,洋洋就把大臣演得活靈活現,保證了演出的成功。

洋洋結合課本劇片段的表演,給大家講解了小演員應該具備的基本功和一些表演技巧,同學們也因此知道了成為一名小演員的基本條件。總的說來,小演員隻要有參加演出的信心和熱情,多閱讀劇本,多練習劇中人物的對話,多聽導演說戲,多參加戲的排練,就能勝任角色,並在不斷的演出中獲得巨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