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 / 3)

運用懸念,決不是賣關子、故弄玄虛,而應該扣緊主題,為突出主題思想服務。

3. 組織集中嚴謹的戲劇結構。

戲劇受時間和空間的限製非常嚴格,在舞台上一分一秒都不能白白浪費,都必須發揮出它的最大作用,這就需要戲劇具有非常嚴密、緊湊和巧妙的藝術結構。

首先,同學們要分好場麵,精心設計。有了一個完整的連貫的戲劇故事之後,要根據主題和人物的需要,設計好哪些情節在舞台上正麵表現,哪些情節間接交代,哪些要放在幕後處理。一般說來,人物的內心或形體動作最強烈,思想感情最激蕩,矛盾衝突最尖銳、最突出的情節要安排重場戲,充分地正麵展開,有層次地逐步向縱深挖掘,造成強烈的戲劇效果。為了使觀眾充分了解舞台上的戲劇衝突、人物行動、內在感情,必須在劇情發展中作一些既簡明生動又必不可少的間接交代。至於一些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或是無法搬上舞台的衝突和行動就放在幕後處理。

其次,安排好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尾。根據戲劇矛盾衝突的發展進程,一個劇本情節的構成可分為矛盾的開端、矛盾的發展、矛盾的激化(高潮)和矛盾的解決(結尾)四個部分。?搖

劇本的開端非常重要,因為它的好壞關係到全局的成敗;但劇本的開端又相當困難,因為一出戲的開端決不是事件過程的開頭。究竟在哪裏開始,先讓什麼人出場,先展示什麼情節,如何追述和交代以前的種種情形,都要反複考慮。?搖?搖

發展是戲劇衝突進入高潮前的進展階段,它在全劇中所占分量最大,也是最關鍵的部分。劇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矛盾衝突都要在這裏展現。一出戲能否緊緊吸引觀眾,戲劇高潮能否自然合理地到來,也決定於這一部分。所以,我們必須一方麵抓住矛盾雙方鬥爭的發展規律,依據人物性格、層次分明地使矛盾衝突越來越趨於表麵化、尖銳化,另一方麵又要使矛盾衝突的發展避免直線上升,而應該有波瀾,有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樣才能使劇情富於節奏感,始終抓住觀眾。

發展部分寫得充分、飽滿,戲的高潮才能必然到來。

如果說戲的發展是矛盾鬥爭的漸變過程,那麼,高潮就是矛盾雙方經過幾個回合的鬥爭,力量的對比不斷發生變化,到最緊張最急劇的白熱化程度,也就是決定勝負、成敗的轉折點。?搖?搖

高潮雖然在全劇中隻是短暫的一瞬,但這是揭示戲劇衝突思想意義,突現人物思想性格最集中最深刻的地方,也是最激動人心的場麵。難怪有人說,一切為了高潮。

要寫好高潮必須精密布置,善於抑製矛盾的發展,在作好充分準備後,選擇最適當時機,讓它突然出現。?搖?搖

結尾:高潮過後緊接著就是結尾。結尾應集中交代主要事件的結果,不允許節外生枝,畫蛇添足。好的結尾應做到既使觀眾滿足,又留有回味的餘地。

同學們編寫劇本,在動筆之前,必須要十分仔細、認真地在結構上下功夫,對於每個人物上場、下場的緣由,怎樣介紹,怎樣寫性格;場麵與場麵之間如何銜接;哪裏需要徐緩自若,從容抒發,哪裏該緊鑼密鼓,步步緊逼;什麼地方設置懸念,什麼地方安排情趣;何事須先設埋伏,何事宜後作照應;何處跌宕多姿,何處奇峰突起;怎樣開場,怎樣閉幕……這些都要精心設計,周密安排。那些信手寫來,草率從事的作法,是初學編寫課本劇的同學一定要注意避免的。

第五節 掌握和運用戲劇的語言

小編劇們要寫好劇本,必須要過台詞這一關。台詞好,演員表演起來很興奮,觀眾看起來也過癮。我們通常所說的戲劇語言就是指台詞,台詞包括兩個部分:一是人物的台詞,二是作者的舞台提示。二者當中自然以台詞為主。

在劇本創作中,台詞是決定戲劇藝術性的重要因素。由於戲劇不像小說等文學樣式那樣由作者出麵向讀者敘述,隻能依靠人物自身的語言與動作來表達一切。戲劇演出,一看而過,這就要求戲劇語言必須非常明確,幹淨利落,把人物、故事、環境,交代得一清二楚,不容有絲毫含混。所以台詞要讓演員易說,觀眾易聽、易懂。台詞最好通俗、淺顯,易於觀眾接受。但絕不是內容含混、簡單、貧乏,而是深入淺出、言簡意賅。

同學們了解了台詞的特殊性,在動筆編寫劇本的時候,就要反複推敲、錘煉,為每一個登場人物找到最能顯示性格,最符合特定戲劇情境、最生動精彩的戲劇語言。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麵入手。

1. 台詞必須具有動作性。

戲劇語言作為表現戲劇衝突、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就必須富於動作性。戲劇是行動的藝術,它必須在有限的舞台演出時間內迅速地展開人物的行動,並使之發生尖銳的衝突,以此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感情。這就要求台詞服從戲劇行動,具備動作的特性。

台詞的動作性在於它能夠推動劇情的進展。同學們隻有善於展示人物性格之間的內心衝突,寫出人物的心聲,才能有動作性強的戲劇語言。例如,《雷雨》中周樸園強令繁漪喝藥一場,就是充滿戲劇動作的精彩台詞。周樸園讓四鳳拿藥來給繁漪喝,這本來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似乎也表現出周樸園對妻子的關心和愛護。但是,繁漪的病並不在肉體上,而在心靈深處。是周樸園,是這個家庭,窒息了她的熱情,毀滅了她的青春。她的精神痛苦是藥物解除不了的。於是,她叫四鳳把藥倒了。而這一行為卻違拗了周樸園的意誌,大大損傷了他的威嚴,在他,這是不能允許的。正是一個不想喝,一個強令她喝,由此點燃起他們內心之間衝突的火焰。周樸園先令四鳳把藥罐裏剩下的一點藥倒了來,送到繁漪麵前,逼迫她馬上喝下。繁漪忍耐不了,又執拗地反抗:“我不想喝。”周樸園再令周衝把藥端到母親麵前去,二逼繁漪喝藥。周衝在父親的盛怒之下,含著淚,向著母親:“您喝吧,為我喝一點兒吧。要不然,父親的氣是不會消的。”繁漪出於對親生兒子的憐愛不得不退讓,懇求周樸園:“留著我晚上喝不成嗎?”周樸園是專橫的,他的話就是法令,稍有違抗,便板起麵孔訓斥說:“繁漪,當了母親的人,處處應當替孩子著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體,也應當替孩子做個服從的榜樣。”到這裏,周樸園的內心活動暴露無遺,他的發怒並不在於繁漪喝不喝藥,而是他的家長威嚴能不能絕對樹立,他的妻子、兒子能不能無條件地服從於他。然而,繁漪性格中也有一股“倔勁”,她忍受不了這種踐踏,拿起藥又放下:“不!我喝不下!”這一句,更觸怒了周樸園,使雙方衝突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導致周樸園又令周萍跪下,三逼繁漪。這一逼,繁漪實在無法忍受。這正要跪下的周萍既是她的繼子,又是她的情人,她不忍看到自己的情人蒙受這般痛苦的折磨。於是,她淚流滿麵,急促地說:“我喝,我現在喝!”她咽下憤怒,哭著跑上了樓。她恨,恨這個曾經給過她希望的、使她火一般愛著的周萍,竟如此怯懦地屈從於父親的淫威,她恨周樸園的殘暴無情;她哭自己的不幸處境,她哭自己無力擺脫這個家庭。

這段對話,隨著性格衝突的充分展現,幾個人物的思想和感情始終撞擊著、變化著,他們的語言與內心活動、形體動作緊密融合在一起,推動著戲劇情節層層深入地向前發展。

2. 台詞必須性格化。

人物形象的塑造隻能依靠人物的台詞和行動來完成,而且必須在有限的時空裏進行,這兩個因素對台詞的性格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使台詞性格化,首先必須根據人物的出身、年齡、職業、教養、經曆、社會地位以及所處生活環境、習慣愛好等,說出自己非說不可的話。做到老舍說的那樣:“劇作者則需在人物頭一次開口,便顯出他的性格,聞其聲知其人。”戲劇台詞最忌諱一般化,張三李四誰說都行。而應該“說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李漁語)。例如,老舍的《茶館》,唐鐵嘴和王掌櫃的第一次對話,兩個人物的性格就活靈活現。

唐 (慘笑)王掌櫃,捧捧唐鐵嘴吧!送給我碗茶喝,我就先給您相相麵!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說拉過王利發的手來)今年是光緒二十四年,戊戌,您貴庚是……

王 (奪回手)算了吧,我送給您一碗茶喝,您就甭賣那套生意口啦!用不著相麵,咱們既在江湖內,都是苦命人!(由櫃台走出讓唐鐵嘴坐下)坐下,我告訴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煙,就永遠交不了好運!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靈驗!

戲剛開場,二人初見,第一次對話,一個是又油滑又可憐的江湖相士,一個是年輕能幹、世故練達而又心地善良的茶館掌櫃,兩個鮮明的性格活現在觀眾麵前。

其次,台詞的性格化還要求牢牢把握人物性格的發展,把握戲劇情境的變化,把握人物錯綜複雜的相互關係,寫出此時此地、此情此景中人物唯一可能說出的話。不僅不同人物的台詞不能相互混淆,就是同一人物在不同戲劇場麵中的台詞也不能任意調換。同學們要熟悉生活、熟悉筆下的人物,並且在寫作時深入到人物的靈魂深處,設身處地體會人物的內心感情,揣摩人物表達內心的語言方式與特點。莫裏哀的《逼婚》中,斯戛納賴勒出門時叮囑他的仆人說:“有人給我送錢來,趕快到皆洛尼莫先生那邊找我;有人向我要錢的話,就說我出門了,一整天不回來。”試想,莫裏哀如果不是把這個高利貸者的性格、心理琢磨透了,又怎麼能寫出這樣入木三分的台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