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上周五的班會課,我們班與72班一起組織了一次課本劇表演的主題班會活動。表演的題材同為《孔雀東南飛》,但是兩個班表演的風格完全不同,72班表演的是在原文的基礎上略加改編的“深情版”。而我們班則在悲劇的情節上添加了一些搞笑的台詞,表演起來似乎更具有現代的氣息,所以更加受到大家的歡迎。
事後,我又會想起這件事,又將其聯想到了其他的一些事情。從剛進高中到現在,72班的文化成績和平時表現總是勝我們一籌。同為清華班,他們多次受到學校領導的表揚,是學校裏的模範班級。而我們班卻不一樣,“文明班級”的稱號似乎與我們無緣,“進步顯著班級”對我們來說已經是最大的安慰獎了。其實,仔細想想,71班和72班本就是兩種不同風格的班級。這讓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部電視劇《亮劍》,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一個受過大學教育的領導和一個沒有什麼文化的領導帶兩支隊伍,前者帶出的是一支有紀律、服從命令的優秀模範的隊伍;而後者帶的部隊是一支能打仗,敢拚命,永打不倒的部隊。這兩支隊伍各有特色,難有優劣之分。同樣,我認為我們班是一個有實力的班級,隻是力量還沒有爆發出來。在71班的這一年多時間裏,我發現了班上有一種潛在的東西,那些平時看似自由散漫的同學們,一到關鍵時刻,所產生的凝聚力卻是戰勝一切的法寶。比如說,在傳統的理念中,重點班的學生,往往是學習好而其他方麵弱,而我們71班就是打破這一傳統的特別的班級。無論是在體育競技比賽,還是專業技能表演,抑或是學校的其他活動,我們都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從未輸過!”特別是對74班的籃球賽,所有的人都認為我們輸定了,結果卻連我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們居然戰勝了對手!我想這就是我們班級所潛在的那種力量吧。
雖然我們身上還有很多不足,但卻有自己的許多特點和個性,我想我們71班是一個有實力的集體,最終會打一個大勝仗!
第四節?搖 表演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隨著年齡的增長,同學們的自我意識愈來愈強,希望能獨立判斷是非善惡,獨立地解決問題,不願盲從,愛評論和爭論,如果能讓大家通過自身努力去解決疑難,辨明是非,從心理上能讓同學們得到很大的滿足。
進入青春期的同學自強心理、成就心理十分突出,對未知領域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征服欲,編演課本劇正好能滿足大家的探索心理和獵奇心理,滿足其成就感。“有年輕人的地方就有表演”,很多同學還有很強的表現欲,迫切需要參加不同類型的文化體育活動來表現自我,常對活動充滿熱情,如果能給大家提供表演的舞台,必將得到積極的支持和響應。另外,在逐漸注意外在形象的同時,同學們的內在審美體驗也明顯加強,強烈追求真、善、美的事物,按照自己初步建立起來的審美情趣評價著周圍世界,希望社會淨化,環境淨化,世界美好,自己變得更美好。倘能喚起他們的審美衝動,一定能把同學們帶入到理解美、追求美、創造美的理性思維中去,達到不必說教而產生“善善而惡惡”的理想境界。
編演課本劇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原來上語文課,分析人物總是讓學生想象、聯想他是個什麼樣的人。編演課本劇後,學生親身感受人物的生活、用心體驗他說的每一句話,就更直接、更感性地理解了人物,不知不覺中被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品質、精神所感染。如演完《羚羊木雕》,同學們更懂得彼此間友情的珍貴。這樣,無形中就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教育,培養了美好的情操。
如果把學生的生活體驗、心理因素比作一潭水,那麼,課本劇的編演,就好比投水之石,“一石激起千層浪”,它將為同學們打開一個新的活動平台,從而吸引千百萬顆追求時尚、活潑開朗、蓬勃向上的心。在課本劇舞台上,同學們可以大顯身手,年少旺盛的精力也將得到很好的引導。在老師的指導下,編演課本劇,換個方式學課文,同學們定會得到不一樣的感受。
第五節 編演課本劇的步驟及要求
同學們,你們看,笑笑老師正在鋪滿了書本和稿紙的講台邊和幾位同學討論著什麼,她們討論得多麼熱烈啊!身為語文特級教師的笑笑老師還是一位很有名氣和成就的課本劇劇作家和導演,她親自編寫和指導同學們編寫過幾十個課本劇,並導演了這些課本劇。笑笑老師近年來一直運用課本劇的形式進行語文教學,她教過的班級的語文成績一直在全校全區名列前茅。笑笑老師先後教過的十幾個班級裏,湧現出了許多小記者、小作家,他們編寫的一些課本劇,創作的一些兒童劇,還有優秀的作文都在全國少兒刊物上發表過。笑笑老師組織班級同學們編寫和演出的課本劇還參加了全國中小學課本劇大賽,並在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播出過。既然我們要學習編寫和演出課本劇,那遇上笑笑老師就別放過這個難得的好機會噢,就請笑笑老師給我們講講課本劇的有關知識吧!
笑笑老師告訴我們,編演課本劇一般分為導、選、讀、編、評六個程序,而每一步相應有以下具體的要求:
導 對於初次編演課本劇的同學來說,編演難度大,要求高,很多同學會產生畏難情緒。要克服畏難情緒,老師可先引導學生回憶所看到過的優秀小品,如平時電視台曾播過的小品,簡單分析其成功之處,以激起學生對編演課本劇的興趣。
選 選較生動的記敘性課文。讓學生充分討論後再決定選用哪一篇課文作為編寫的藍本,這樣能使學生充分參與,以調動其積極性。所選課文要求矛盾衝突激烈,情節性較強,人物性格鮮明。初次編演課本劇的同學,目標不能定得太高。選用的課文篇幅如太長,也可選取其中一個段落層次來加以編寫。
讀 要改編課文,就需要具備戲劇常識及對課文的深入理解,這時,老師需引導學生讀。一是讀戲劇,明格式,使學生具備編演的知識基礎;二是讀所要改編的課文,要知背景、明主題、熟內容。對文中人物性格要清楚,更要清楚產生其性格的社會背景,清楚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用心。
編 學生編寫課本劇時,存在著一個毛病,即照抄課本裏的人物對話,抄完了,戲裏的人物就無話可說了。另外,舞台說明也照抄課本裏的敘述語句,冗長囉唆。這種情況下,老師應該讓學生明確:改編時可適當增刪,無論是人物對話或是舞台說明,都是為主題服務的。刪減或增添,既要適合於劇情發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適合舞台演出。
演 舞台布置及道具應從簡,不能人為造成演出的難度。如《變色龍》裏的小狗可用課椅代替,赫留金的被咬傷的手指頭可用紅紙套紮在手指上即可;人物對話的表演是重點,應掌握好語調、速度、節奏及停頓,最大程度地為突出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服務;老師可以將學生分小組進行表演,使人人參與,人人得到實踐的機會;要安排會演或競賽,選表演較出色的學生在全班同學麵前交流表演。
評 演出結束後,老師可組織學生討論,評論編演的水平及得失,重點指出創新和成功的地方,同時提出今後努力的方向。另外,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再評評課文。編演後學生對原課文的理解已提高到另一層次,此時,可提出幾個高要求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以整體提升同學們的語文水平。
我的課改故事
——記一次課本劇的表演
文 / 張希希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新課改之清風吹入校園,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它引領我們進入了一片嶄新的教學天地,它要求每一位老師都要學習、探索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全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以學習為主,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那是上《孔雀東南飛》一課,因為文章篇幅較長且是古文,所以基礎較薄弱的學生聽完故事情節介紹後,對課文的閱讀提不起興趣。麵對這種現狀,我思索著如何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鑽研課本。突然,我想到了課本劇。課本劇作為一種新興的校園文化藝術,能使學生將語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具體運用到實踐中去,是學生能力的轉換延伸。它把語文課堂教學及德育、美育結合在舞台藝術的表演中,既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課的濃厚興趣,又能使學生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對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增強審美能力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將課本劇同語文教學掛鉤,能夠起到寓教於戲、以演促學、以美育情的作用。況且現在的高中生思維活躍、精力充沛,特別容易接受課外的新鮮東西。我想不管這次嚐試的結果如何,它也是我新課改路上的一次摸索,得與失,隻有實踐了才有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