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左圖)古牌坊下麵是古驛道,中國古老的文明今天已經成為曆史。一位步履蹣跚的白發老人,正彎腰拄杖走在驛道上。感覺是複雜的,但我自己卻怎麼也說不清楚。攝於四川隆昌牌坊街。
(右圖)農村的年輕人到城裏打工去了,在家裏留下老人和孩子相依為命。攝於到雅安上裏古鎮的路上。
(左圖)在外麵跑了一天,現在回家了。
(右圖)小朋友的車壞了,幫忙修唄。瞧那修車的認真勁。攝於石橋古鎮。
黑黢黢的老木房,一點紅色的跳動。小孩是美麗的,但又令人心酸,畢竟這是中國社會今天農村的一個現象——留守兒童。
一首悠揚的名曲,一個時尚的老人,一把二胡,一輛新車。有意思!人,心不老,人就不老!攝於三亞灣。
父親和他那幫從小長大的朋友都是快五十的人了。在他的一個鐵哥們過生日時,找到了一個像他們小時候相聚的那種火鍋店去喝酒。看著他們高興的樣子,我忍不住把這個場景拍攝出來,並製作成老照片的樣子送給他們,滿足他們的懷舊心理。
地球人都知道,成都是一個休閑的城市。但我感覺,城市中的休閑,隻限於老人,年輕人其實也和其他城市的人一樣忙忙碌碌。春節後到青城山,一下子就找到了能體現這個現象的場景,積雪的亭子下,男女老少都圍坐一起,喝著蓋碗茶,聊著天。
我是在電子科大校園中長大的,總的感覺是人越來越多。好,咱就拍一張人多的吧,趁著下課那一會兒。銀杏樹下,莘莘學子,下課了!
攝於銅梁舞龍節。兩條大龍,噴著火花,騰躍而起。
(左圖)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民間開始有舞龍的習俗。這張照片攝於石橋鎮。
雖然舞龍的規模不大,但是一直保持著舊時的傳統方式。
(右圖)銅梁的舞龍,在全國甚至海外都是有名的。規模大,舞龍人穿戴整齊,龍也很長,舞龍的技
藝嫻熟複雜。漫天鐵花飛濺,二龍上下翻飛其間,好熱鬧的景象。
(左圖)中國傳統節日在民間有很多恭賀吉祥的內容。這是春節在青城山山門的“財神”,準備向遊人道一
聲“恭喜發財”。
(右圖)在現實生活中,人是實在的,神鬼是虛幻的,常人從來不曾看見。在中國民間祭祀中對祖先和鬼神
的崇拜,自古有之。“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人,還是應該有所信仰的。燭和香,是中國古老的祭祀品。
這張照片突出了燭和香,而虛化了其後的人。鮮豔的紅色,飄動的燭光,嫋嫋的香煙,虛幻的人影,構成了
一幅讓人思索的圖畫。
一個偶然的事件,也許會改變人的一生。對我來說,從一台相機開始,讓我更早、更多地接觸了社會,開始學會思考,知道寬容、豁達、理解和感恩。
雖然幼時的記憶常常是那麼地模糊,但這件事卻使我終生難忘:我站在人民大會堂的台上,領取了一枚金牌。我的一幅繪畫作品再次在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組織的《全國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大賽》中獲獎,這次是一等獎,那年我十歲。作為鼓勵,在我的生日那天,父母送給了我一台照相機。從那時起,我開始迷上了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