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電影視鏡與活動電影的構想有著極大的差距,然而許多商人紛紛趕到西奧倫治要求購買這個發明。愛迪生將電影視鏡的發明賣給了一個叫拉夫的商人。可是由於拍攝出的膠片效果不好,電影視鏡還不能投人市場,便由拉夫投資成立了“電影視鏡”公司,愛迪生全力以赴,開始了對電影視鏡的改造。

到1893年1月,也就是發明活動電影試驗的第四個年頭,愛迪生設計建成了一個活動攝影影棚,人們把它稱之為“黑色瑪麗亞”。“黑色瑪麗亞”的棚頂是活動的,可以自由調節進光量,整個房屋也可以轉動。這樣,再加上攝影裝備的改進,在“黑色瑪麗亞”中拍攝出了非常逼真清楚的膠片。

1894年4月,拉夫籌建的“電影館”,在紐約百老彙大街正式開館了。館裏擺上了10部電影視鏡,一次可供10人觀看。結果好奇的人們紛紛湧向百老彙大街,把攝影館門口擠得水泄不通,連維持秩序的警察也無能為力。

電影視鏡的成功,並未帶給愛迪生多少喜悅。因為電影視鏡每次隻能由一個人觀看,而他的目標,是要使千百萬人能同時觀看在大白布上再現的連續活動的電影。所以,百老彙大街萬頭攢動爭看電影視鏡的情景,竟變成了使他睡不甜吃不香的壓力。

到1896年,愛迪生在一位叫阿爾瑪特的業餘攝影家的幫助下,製成了一架“維太放映機”。這個放映機終於實現了愛迪生的夢想,它能清楚地把圖像放映在3.6米高、6米寬的銀幕上。

當觀眾目睹如實物大小的影像栩栩如生地活動在銀幕上時,沒有人不驚喜讚歎。隻有愛迪生這時冷靜得出奇。他已開始在想,能不能把這活動電影同留聲機結合起來,把無聲電影變成有聲電影呢?這一想法使對電影的研究改進一直持續到1914年的那場大火。

自活動電影發明以來,電影業在各國科學家的推動下,一派欣欣向榮景象。然而,這麼多年來,電影一直是無聲的。飛馳的列車沒有汽笛拉響,也沒有車輪有節奏地擊打著鐵軌的轟鳴聲。雜技演員做著高難動作,觀眾做著歡呼狀,然而耳邊卻是鴉雀無聲。

愛迪生早就盼著,能把留聲機和活動電影這兩種發明結合起來成為有聲電影。1912年,他開始著手試驗了。可是預料到的困難一樣不少地跟蹤而至,盼望中的成功卻始終不顯露一點跡象。

“無法可想的事是沒有的”這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說起來何等地輕鬆,可是要證明這句話,卻又何等地費勁。

他在失敗的黑暗隧洞裏穿行,目光凝盼著成功的不期而至。但是,突然來臨的卻是命運對他的沉重一擊。

1914年I2月9日,災難來臨了。當寒風夾著飛雪陣陣掠過時,影片試驗室裏的膠卷意外地著火了。甚至來不及喊“救火”,滿屋的易燃化學物質就已成了瘋狂的猛獸。熊熊烈焰舔噬愛迪生的心。他眼睜睜地看著西奧倫治的6幢木質結構廠房化為灰燼。7幢鋼筋水泥樓房也變得一片焦黑。

20多年的心血就這樣毀於一旦。其中光是留聲機唱片廠的建造就花了700萬美元,而全部保險金額隻有200萬美元。米娜難過得掩麵抽泣。然而愛迪生卻冷靜得像一座雕像。他安慰著米娜:“別難過,我們再重修。”

“你已經67歲了,不比當年,想重修,談何容易……”

愛迪生沉寂了許久,再用他那略顯蒼老的嗓音說道:“不要緊,67歲其實並不老。米娜,從明天早晨起,我們的一切將重新開始。我相信,沒有誰會老得不能重新開始工作的。”

果然,第二天,重建廠房的工程就立即動工了。有個工人在廢墟中發現了一個鏡框。鏡框已成焦木,但玻璃裏愛迪生的全身照片卻保存得還算完整。充滿了鬥誌的愛迪生隨即提筆在照片背後寫了幾個大字:火神雖惡,又奈我何!

他看到照片上神采奕奕的青年愛迪生,目光裏正凝盼著什麼。那是他在發明電燈的日子裏,攝於曼羅公園的,目光似在凝盼夜空中的繁星降臨人間。那時,試驗燈絲材料,失敗似乎是必不可少的空氣,哪一天沒有失敗記錄,他便會感到窒息。最終,那目光不是如願以償,盼來了白熾燈點燃萬家燈火的美景嗎?

“現在鐵礦石嚴重匱乏,如果再不開采新礦,剛起步的美國鐵礦業就會像西山的落日,一蹶不振。”愛迪生邊說邊點燃了雪茄。

馬羅利點點頭:“應該馬上在此投資開礦。我們把這座礦山就叫‘愛迪生礦山’,你看怎麼樣?”

“當然可以。對於開采鐵礦,我關注已久,不過我想摒棄傳統的采礦法,試用一種全新的方法。”愛迪生的話語充滿了自信和挑戰。

篝火不停地跳躍著,火光映紅了愛迪生的臉膛。他反複地掂著手中的礦石,輕柔地撫摸著,愛不釋手。他和副董事長馬羅利熱烈地討論著醞釀已久的開采鐵礦的計劃。他們的足下,是北卡羅來納州的山地。

此時已經是1891年夏天。他們研製活動電影正在等待材料的時間,抽身到這裏考察礦藏的情況。結果他們如願以償地發現了豐富的礦脈。

三個月之後,“愛迪生礦山”已是一派熱氣騰騰的景象。愛迪生白天黑夜都呆在工地,密切地注視著工程的進展和解決突發事件。

前期工作如期完成後,礦山正式開始采礦。按照愛迪生的電磁采礦法,就是先開掘山上的泥石,再將之粉碎為細粉,最後用電磁法收集其中的鐵粉,並將之壓成磚塊大小塊狀。這種新的開采方法,不僅提高了采礦的效率,而且鐵砂的品質等級也大大提高。幾年下來,愛迪生的鐵礦業已是如日中天,十分紅火。

可是就在這時,與加拿大接壤的明尼蘇達州發現了礦藏豐富品質更加優良的貝世馬礦。結果受此影響,鐵砂的價格不斷下跌,每噸竟由原來的65美元跌到了35美元。因此,傾注了愛迪生8年心血和巨大投資的礦山由盈變虧,這樣最終背上了幾十萬美元的債務,債權人蜂擁而來,“愛迪生礦山”不得不宣布關閉。’

這又是一次悲壯的失敗。負債累累的愛迪生變賣了礦山財產而掉頭回家時,他又想起了幾年前和馬羅利在落日的餘暉中憧憬礦山未來的情景。雖然,太陽還是那樣,像一個燒得通紅的火球等待著暮靄的冷卻,明天,太陽還會升起。但他的鐵礦事業,卻一去不複返地成為昔日黃花了。

以後,愛迪生在回憶開采“愛迪生礦山”的情景時有所感慨地說:“我在那裏幹了5年。盡管最後失敗了,然而我仍認為這5年是我最愉快的時候,我們在這裏得到了不少的經驗,這些經驗,終將會對社會、對大眾有益。”而事實上,愛迪生所采用的電磁采礦法,一直到現在仍為澳大利亞、挪威等國家的一些鐵礦所采用。

1900年,愛迪生轉而將他經營礦山的經驗,用於了他投資經營的水泥業。他設計的焙燒爐,將每天每爐生產200桶水泥提高到了1100桶。後來專家們指出,美國的水泥業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展成為美國的第五大產業,這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得益於愛迪生設計的焙燒爐。而愛迪生經營水泥的成功,又很快幫助他還清了開采礦山的負債。真是有失有得。

“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樣對我有價值,”愛迪生回憶著經營礦山的失敗時說,“因為隻有直到我知道一切做好的方法之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

愛迪生也有過許許多多的健忘與失算。愛迪生的記憶力十分驚人。在建造水泥廠時,一次他和廠長梅遜一道去工地察看情況。上午10點從碎石場開始,一直到包裝廠,看到太陽下山。回到家後,愛迪生才拿出筆記,一口氣竟憑記憶記下了近600個問題。當他第二天將問題分門別類交給梅遜廠長時,梅遜廠長對他的記憶力驚歎不已。平時做實驗時,那些實驗數據也好似刻在了他腦子裏似的,多年後還記得清清楚楚。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卻總是健忘。當初在經營“波普,愛迪生公司”時,稅務局向他發出了通知:“稅捐逾期多日未繳納,茲限於明日繳清,逾期將每天處以25%的滯納金。”

收到通知後,愛迪生便匆匆趕往稅務局。人很多,排成了彎彎曲曲的長隊。他排在隊伍裏,拚命地思考著那時發明實驗所遇難題的解決方案。

“下一位先生,叫什麼名字?”稅務人員問愛迪生。他這才意識到輪到自己了。“請問這位先生的名字是?”“我?我的名字是……是……”剛開始稅務人員還以為他是結巴,屏聲靜氣地等著,好一陣他們才發現,他根本就忘了自己姓甚名誰了。人們無不哈哈大笑。稅務人員笑夠之後對他說:“先生你站在旁邊吧,等想起名字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