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萬種焦慮中,有一種最是抓心,讓你坐立不安,一刻不能寧靜。讓你恨不得馬上死去,又明白地知道不值得為這件事去死。讓你整天想一個人,產生各種各樣的念頭,被悔恨和不甘折磨,又知道自己無法挽回。
這就是失戀,一旦這種事攤到自己頭上,焦慮因子就會在生活的各個部分擴張,讓你對自己、對人生產生懷疑。
林蘭又一次失戀了。
她不知道應該如何解決自己的感情問題,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形容也許比較恰當?她覺得自己學曆高、能力好、工作好、性格也不錯,不知為何就是戀愛運奇差,每次戀愛都以分手告終。眼看一年年年紀大了,父母總在催婚,朋友也在著急,看熱鬧的人都在竊竊私語,猜測她究竟有什麼“問題”。
每次失戀,帶來的是心情的低落和工作效率的全麵降低,她的形象似乎也隨著失戀大打折扣,人們都說她“不過如此”,她有心反駁,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何況她自己,也一次次產生質疑,也許她真的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麼好。漸漸的,她對感情越來越沒有自信。
每一次談戀愛,她要麼什麼都屈就對方,以期對方了解她的心意;要麼就十分強勢,試圖把握對方的一舉一動。每一次她的嚐試都會失敗,她甚至已經忘記了自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到底應該追求什麼樣的愛情……
戀愛、婚姻是人生大事,可以說,一個讓自己傾心的伴侶,是很多人的畢生追求。因為愛情在生命中的重要地位,它無疑會被人們與“成功”掛鉤。一個人的婚姻不成功,即使他有很高的地位,很大的成就,人們依然覺得他不完美,他也覺得生命不完整;相反,一個人平平常常,沒有什麼本事,卻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他依然讓人羨慕不已。
那麼對待愛情,人可以從容嗎?可以看開嗎?為什麼不可以呢?聚聚散散本來就是世間的常態,對的時間,對的人,本來就是難以湊齊的機緣,除了看開一些,你還能做什麼?苦苦挽留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死死追求不在乎自己的人?那隻會讓生活更苦澀。
何況,一個人對待感情也能多一絲理智和從容,他的感情並不會減少熾熱的程度,反倒因此更加持久。因為他能夠理智地繞開那些戀愛男女常犯的錯誤,對兩個人的未來做出最合理的規劃,找到最恰當的相處模式,這樣的愛情,又有什麼不好?
在女朋友離開之後,許先生的生活有了很多的改變。從前,他整日懶懶散散,覺得拿著一份月薪一萬二的工作很有滿足感,他從不主動進修,也不注意自己的形象,更不關注自己的健康,他覺得生活就應該是隨意的,這樣一直到老就很好。
他的女朋友想的顯然不是這些,她並不是個工作狂,也主張享受,喜歡在閑暇時候烹飪美食,外出踏青,發展業餘愛好,但她十分注重對未來的考慮,她要考慮房子,考慮養老,考慮將來孩子的教育,而許先生的懶散,讓她一次次地失望,她覺得自己一個人打拚壓力太大,終於有一天,她選擇放棄這段感情,接受了一個更適合自己的男人。
起初,許先生懷疑自己,無比消沉,經過一個長達半年的低穀期,他才終於接受了失戀的事實,開始試著走出陰影。他終於肯承認,自己當初不夠認真,也不夠負責,他像是脫胎換骨一般,迅速變成了一個銳意進取的職場精英。
幾年之後,他已經有了自己的車房,朋友們說:“你從前的女朋友如果看到你,一定會後悔當初離開你。”許先生卻苦笑著搖搖頭,說:“但是,如果她沒有離開我,我就不會有眼前的這些成績。”朋友們聽後,唏噓不已。
每次失戀都是一次成長,那些細小的改變,,那些刻骨銘心的教訓,都讓你成為一個更完善的人,讓你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固守著自己的殘缺,永遠認識不到真正的缺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個人都應該感謝那些離開自己的人,因為最痛的教訓,才能帶來最大的領悟。
失戀是感情的結束,卻不是生活的結束。不必為失戀懷疑自己,你隻是還不懂得如何愛,如何珍惜。愛情結束了,你也隻能將這份感悟作為它最後的領悟,借由這個機會迅速地成長,而不是變成一個消沉的人。否則,下一次愛情的到來,也會被你錯過。
每一個為愛情焦慮的人,內心都在期盼幸福的降臨,為什麼不以從容的姿態等待它?
茫茫人海,總會出現那個適合你的人,在遇到那個人之前,你要做的是讓自己更有涵養,更有能力,更有擔當,以此承擔這一份可貴的感情。
03.桌上放麵鏡子,隨時調整工作狀態
心情是一麵鏡子,經常照鏡子能給自己帶來好心情和自信。
工作,是每個人生活的重心,不論為了養家還是為了理想,人們的工作直接決定了生活的狀態,包括貧窮富有,性格人際,甚至直接決定了未來的前景。因為工作太重要了,人們的焦慮,也有很大一部分與工作有關,特別是工作不順的時候,焦慮的感覺讓人如坐針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