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看不慣的世俗,靜一靜,順其自然(3)(1 / 2)

每個人在內心裏,未嚐不希望自己有幾分高遠的情操,但在實際操作上,他們發現不發怒、不計較、不抱怨實在太難太累,他們覺得這種克製不夠真實,沒有幾個人能做到,於是,他們繼續在世俗打滾,甚至開始嘲笑那些真正有胸襟有修養的人,認為他們惺惺作態。這既失了對他人的尊重,也失了對自己的要求,這樣的人,注定不能享受心靈的平靜。

名揚世界的居裏夫人是法國籍波蘭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為數不多的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她一生崇尚科學,先後共獲得10次各種各樣的獎金,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共117個。但是,在這些至高的功名麵前,她都能保持一種安心隨意的態度。在法國和波蘭,居裏夫人“獎牌是玩具”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

有一天,一位朋友到居裏夫人家中做客,看到居裏夫人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一枚金質獎章,朋友大驚道:“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這可是至高的榮譽呀!”

居裏夫人看罷,淡淡地笑了笑說道:“這有什麼不可以,我是想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榮譽其實就像玩具一樣,隻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去生活,否則一輩子可能終將會一事無成。”

不僅如此,居裏夫人還毅然辭掉了100多個榮譽稱號,聲稱自己隻要實驗室。正是她始終能在榮譽麵前保持一顆寧靜淡然的心態,一心傾注於科學研究的品質,才使她能夠獲得第二次諾貝爾獎,最終到達輝煌的科學巔峰。

千般雲煙皆過眼,萬念看穿是平常,世俗之人最大的心魔,就是看不穿。據說有人曾去拜訪弘一法師,看到他正在吃一碟鹹菜,想到大師在出家之前是錦衣玉食的世家子弟,客人不禁心酸。法師卻淡淡一笑說:“鹹有鹹的味道。”吃完飯,弘一法師在碗裏倒了一些白水喝,客人不禁問:“連茶都沒有,不淡嗎?”法師說:“淡有淡的味道。”睿智的法師,道出的其實是生活的真諦:任何清淡滋味,都值得品嚐,而那些過於刺激的食物,卻不適宜日日吃喝。

我們應該追求什麼?追求名聲之外的名聲,生活之上的生活。在有所追求的時候,所有事都是負累,應該適量割舍。所謂心靈的平靜,不是說和名聲、金錢、成就毫無關係,其實,有了這些的人,更加渴望心靈的充實。而且,這些東西也恰恰證明了你的平靜,是真正的平靜,而不是一種無可奈何的作態。

在熱鬧的俗世中,真正有胸襟有抱負的人,都在過一種從容平淡的生活,於是,真正的富翁並不夜夜豪華飯店,而是在家裏吃家人烹飪的家常菜;真正的藝術家並不留戀舞台上的掌聲,即使在人不多的小廣場,他們也一樣能夠表演;真正的學者不去做那些做不完的報告,他們想要拿更多的實驗數據;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也不會為生活所累,他們會在尋常生活中,在一杯酒甚至一杯茶中,感受到悠然境界。

平淡是真,當我們還原世俗的本質,也許生存真的隻是“一簞食,一豆羹”,而寬心的人,自然能“不改其樂”,這是古代聖人向往的境界,我們也不妨試著理解,試著靠近,如此一來,沉重的生活將變得越來越詩意,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悠然境界。

06.生命中的隨遇而安,是一種釋然

學會隨遇而安,生活更灑脫,也就遠離了世俗紛爭。

美時刻都存在著,就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論是自然的美、植物的美、建築的美,還是人的美、人性的美,那些讓我們感覺親切的事物,總以最自然的方式存在著,讓我們愉悅,而我們,也應該盡量接近這種自然,唯有如此,不論走到什麼地方,我們都會覺得自由美滿。

有一個畫家,他很想創作出一鳴驚人的作品,為此,他整天去盧浮宮鑽研那些名家作品,試圖學習到他們的繪畫秘訣,讓自己有長足發展。他一直努力畫畫,可是,他的作品很死板,沒有什麼靈氣,隻能在畫廊裏代售,被一些小旅館買回去裝飾牆壁。

為了排解心中的鬱悶,他出去旅遊。在一個鄉村,他在酒吧裏喝得爛醉,暈陶陶地回到旅館,走上台階的時候,隱隱約約看到牆上掛了一幅畫,不論色彩還是構圖,都很別致。他帶著“明天一定要好好看看那張畫”的心情,睡了過去。

第二天起床後,他驚奇地發現那張畫竟然是自己畫的,還是他大學時候的作品。他和旅館老板談到這張畫,旅館老板說:“這張畫是我在巴黎的一家畫廊買的,據說是個大學生的作品,這張畫筆法雖然不成熟,但我喜歡它,它讓人心靜,忘記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