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看不慣的世俗,靜一靜,順其自然(2)(1 / 2)

牢記這種平靜的感覺,試著將它帶入生活之中,你會發現每件事固然有它的麻煩,但也有它的可喜之處,家務是繁重的,但煥然一新的家是讓人喜悅的;烹飪是繁瑣的,但各種食材的搭配依然賞心悅目;家人難免讓自己不快,但他們的笑容依然溫暖自己的心……是的,隻要你平心靜氣,世俗之間處處都有樂趣與發現。

保持這種平靜的感覺,試著將它帶入工作之中。難題不能解答,可以請教他人;工作雜亂無章,可以借助計劃;時間太過緊迫,不妨理清輕重;隻有你沉下心,事情才能更加清晰地擺在你的眼前,讓你能夠把握,漸漸的,你會覺得一切都得心應手。

心中無事縈繞,清靜自然相伴。你還在為世俗煩惱?不要把它看做一鍋沸水,把它看做一個湖泊,即使有波紋,也是一種天然的韻致。如果你能以這樣開明寬廣的心態看待世俗,你的心便可以定居在任何地方,生活中,處處都有你的“清靜之地”!

04.可與世俗保持距離,但不要避世

有世俗就有紛擾,要學會在世俗紛擾中修養身性。

心理負擔太重的人,覺得生活是一副擔子,遇到的每一件事都在為這擔子增加重量,兩個肩膀快要壓垮的時候,哪裏還能找什麼內心平靜,哪裏還會想什麼悠然南山,隻覺得自己每天都有氣,每一秒都疲倦,他們比任何人都想擺脫世俗,卻也比任何人把世俗想得複雜。

從前有一個年輕人,平日靠劃小船給另一個村子的居民運送自家的農產品維生。有一天,天氣酷熱難當,年輕人去鄰村送貨,被太陽曬得汗流浹背,他心急火燎地劃著小船,希望趕緊完成運送任務,以便在天黑之前能返回家中。

正在這個時候,年輕人發現前麵有一隻小船,順著河駛了下來,迎麵向自己快速駛來。眼看兩隻船就要撞上了,但那隻船並沒有絲毫避讓的意思,似乎是有意要撞翻年輕人的小船。

“讓開,快點讓開!你這個白癡!”年輕人大聲地向對麵的船吼叫道:“再不讓開你就要撞上我了!”但他的吼叫完全沒用,當手忙腳亂地企圖讓開水道,為時已晚,那隻船還是重重地撞上了他的船。

年輕人被激怒了,他厲聲斥責道:“你會不會駕船?這麼寬的河麵,你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當他怒目審視對方小船時,他吃驚地發現,小船上空無一人。聽他大呼小叫、厲聲斥罵的隻是一隻掙脫了繩索、順河漂流的空船。

有的時候,我們會給自己樹立“假想敵”,把一點小事想象成龐然大物,累計自己的怒氣和火氣,當我們幾千斤的拳頭落在輕飄飄的棉花上,那種失衡更讓我們一大趔趄,損失更多。為什麼我們會有這麼多“假想敵”?為什麼我們對著空船叫喚時,根本不想它可能是一條空船?那是因為我們太較真,把事情想得太複雜,根本不願意相信簡單和輕鬆。

較真的人處處可見,因為看不慣,所以要辯個明白;因為爭不到,所以要想個徹底;因為想不通,所以幹脆否定;因為做不好,所以幹脆自暴自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較真,人們和現實較勁,和他人較量,和自己較真,沒完沒了,他們根本不相信世界上有清靜這回事,他們看到的,不過是紛紛擾擾,永無寧日。

仔細想想,你又在計較什麼?不論你計較什麼,都不會給你的生活帶來一絲一毫的助益,隻會讓你的心靈更被苦悶占據,甚至給你帶來更多的麻煩。你就是你,你有自己的生活,如果不能放寬心看透這一點,你就會陷入無限製的較真中,與他人衝突,與自己對立,每一天都讓自己不舒服,何來清靜?

當代大學者錢鍾書,最讓人稱道的有兩點,一是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二是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錢鍾書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采訪,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衝破錢鍾書的防線,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采訪,我們隻能尊重他的意見。

上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特邀錢鍾書去講學,每周隻需錢鍾書講40分鍾的課,一共隻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可是錢鍾書卻拒絕了。他認為沒有必要為了錢打擾自己的閱讀時間。

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表以後,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英國女士打電話,說她讀了《圍城》非常想見他。錢鍾書再三婉拒,她仍然執意要見。錢鍾書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