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利則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處名則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聖賢處利讓利,處名讓名,故澹然恬然,不與世作。

◎義利辯以小心,須嚴一介。是非起於多口,務謹三緘。

◎人有毀我誚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養其量。

◎稱人之善,雖有過情,不傷厚道;攻人之短,即有實據,終屬澆風。

◎善所當為,羞談福報。

◎清苦固是佳事,然亦不可過,天下豈有薄於待自而能厚於待人者乎?

◎存一念愛異時便是愛己,有一步進德處勝於進官。

◎人亦不可閑慣,閑慣則些小事便不可耐。

◎人言果屬有因,深自悔責。返躬無愧,聽之而已。古人雲:“何以止謗?”曰:“無辨。”辨愈力,則謗者愈巧。

◎學者不可不通世務。

◎有一言而傷天地之和,行一事而損終身之福,切須檢點。

◎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

◎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善惡之習,朝夕漸染,易以移人。

◎安分即安命,做人即是做官。

◎做人念頭重,做官念頭輕,則禍福不足動心;做官念頭重,做人念頭輕,則毀譽常足墮誌。

◎老來益當奮誌,誌為氣之帥,有誌則氣不衰,故不覺其老。

◎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為子孫做富貴計者,十敗其九;為人做善方便者,其後受惠……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士有三不鬥:毋與君子鬥名,毋與小人鬥利,毋與天地鬥巧。

◎獨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義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慮也。

◎吾常見誇己者,以要譽而受嗤也;吾常見媚人者,以求悅而招鄙也。夫士處世,無為可議,勿期人譽;無為可怨,勿期人悅。

◎甘苦自得。

◎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憂時勿縱酒,怒時勿作劄。

◎能食淡飯者方許嚐異味,能溷市囂者方許遊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許處功名。

◎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

◎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快心事來,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

◎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

◎甜酸苦辣宜嚐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

◎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軒冕而敬,偽也;匿就而愛,私也。

◎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踔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不深思則不能造於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責己者當知天下國家無皆非之理。故學至於不尤人,學之至也。

◎學習和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無得;不問,故不知。

◎為學從切實際出發,自不落空。

◎聖賢領要之語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潰甚易,一潰則不可複收也。微者,理義之心,如帷之映燈,見之難而晦之易也。

◎讀書不獨變人氣質,且能養人精神,蓋理義收攝故也。

◎人莫不剛愎自信。剛愎自信,即是自絕,誰敢語以至道?凡人有才氣而複虛己問者,實大難得。

◎君子之學也,憂不得乎實,不憂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憂不崇其德,不憂官之不崇也。

◎學者不患立誌之不高,患不足以繼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踐之耳。

◎古之為師者,以誠教,弟子亦以誠學;今之為師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欲勝名而餌利,不亦惑乎?

◎古之學者,知即為行,事即是學;今之學者,離行言知,外事言學。

◎心理要寬平,識見要超卓,規模要闊遠,踐履要篤實,能此四者,可以言學矣。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或師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視為等夷,漸至慢褻,則不複能受其益矣。

◎爵祿可以榮其身,而不可以榮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功名官爵,貨財聲色,皆謂之欲,俱可以殺身。

◎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

◎巧辯者與道多悖,拙訥者涉世必疏。寧疏於世,勿悖於道。

◎綺語背道,雜學亂性。

◎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立身之道,內剛外柔;肥家之道,上遜下順。不和不可以接物,不嚴不可以馭下。

◎口腹不節,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飾己以要譽。所以古人臨大節而不奪,今人見小利而易守。

◎君子出則忠,入則孝,用則知,舍則愚。

◎智大心勞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善人種德,降祥於天;惡人種禍,貽殃於後。

◎沽虛譽於小人,不若聽之於天;遺貨財於子孫,不若周人之急。

◎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一念忽略,便有錯言錯事。

◎越自尊大,越見器小。

◎好勝人者,必無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君子但盡人事,不計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才智英敏者,宜加渾厚學問。

◎惡莫大於毀人之善,德莫大於白人之冤。

◎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

◎隻是一個見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盡墮。

◎信算命,信風水,皆妄念所致。讀書明理人以義命自安,便不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