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責人而樂譏俗,其亦弗思也已。夫己無遺行,後可責人;家罔闕事,後可譏俗。
◎君子直不發人所不白,清不矯人所不堪,剛不絕人所不忍,察不掩人所不意,任不強人所不勝。
◎乍得勿與,乍失勿取,乍怒勿責,乍喜勿諾。
◎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律己則寡過,繩人則寡和。寡和則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責己,小人責人。德有餘而為不足者謙,財有餘而為不足者鄙。
◎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有聖賢之氣象。坐密室如通衢,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心不清則無以見道,誌不確則無以立功。
◎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保富貴之心事君,則無往而不忠。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亂臣賊子,皆從一傲字養成。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莫謂己無善,善人之善即是善;莫謂己無惡,談人惡即是惡。
◎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事之可否,當以理裁之。一使氣,但壞事。
◎財與色之地須當遠避,近則有汙。
◎居有惡鄰,坐有損友,借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
◎善所當為,著一報念,胸中便要增累,口中便要增過。
◎怒時易激,義憤亦當裁抑;喜時易狂,即微言亦須謹慎。
◎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責過太直,使人慚恨,在我便是一過。
◎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一字不可輕與人,一言不可輕許人,一笑不可輕假人。
◎做當今一個好人,須壁立千仞。
◎聞人之謗當自修,聞人之譽當自懼。
◎誌不可一日墜,心不可一時放。
◎人之生,不幸不聞過,大不幸無恥。有恥則可教,聞過則可賢。
◎寧人負我,毋我負人。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誇,則善矣。
◎促迫褊窄,淺率浮躁,非有德之氣象。隻觀其氣象,便知涵養之淺深。
◎縱與人相分爭,隻可就事論事,不可揭其父母之短,揚其閨門之惡。此禍關殺身,非止有傷長厚已也。
◎以禍福得喪付之天,以讚毀予奪付之人,以修身之德責之己,此是至簡於易之事。
◎習氣不除,如何了道。……有物過眼必看,有聲入耳必聽。小小入意即喜,小小拂意好怒,小小利害即生恐懼,皆習氣也。
◎防身當若禦虜,一跌則全軍敗沒;愛身當如處子,一失則萬事瓦裂。涉世甚艱,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揚之,則棄;教人以善而外揚之,則仇。
◎攝生之道,大忌嗔怒。
◎常沉靜,則含蓄義理深,而應事有力。故厚重、靜定、寬緩,乃進德之基,亦養壽之要。
◎罵語謔語,須有分寸,不但不中怨恨,亦是自處忠厚之道。
◎大概君子方嚴處多,至圓融變化,是德之成也。起處便學圓融不得。
◎凡刑殺之事,仁者見之,愈生其仁;忍者見之,愈生其忍。故君子遠庖廚,亦英尺有習慣成自然意在。
◎欲心一萌,當思禮義以勝之。
◎深以刻薄為戒,每事當存忠厚。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心;靡俗不交,惡黨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爭,小忿不發,可以和眾;見善必行,聞過必改,可以畜德。
◎行天下而後知天下之大也,我不可以自恃;行天下而後知天下之小也,我亦不可以自餒。
◎凡人氣質各有偏處,自知其偏而矯製之,久則自然,所以宋儒以變化氣質為學問急務也。
◎不善之端,豈待應物而後見?如靜中一念之刻即非仁,一念之貪即非義,一念之慢即非禮,一念之詐即非智,君子所以慎獨。
◎君子不能無非心之萌,而旋即去之,故曰近於聖賢。小人不能無良心之萌,而旋自昧之,故曰近於禽獸。
◎有過不令人知,是大惡事。然有過輒自表白,又未免因不諱過三字,把改過功夫,鬆了一分。
◎稱人之善或過其實,不失為君子;揚人之惡或損其真,寧免為小人。
◎不見己過,便絕聖賢之路;喜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嫉惡心不可不明,嫉惡語不可不忌。
◎慎言謹行,是修己第一事。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
◎憎我者禍,仇我者死,皆當生悲憫心。有一毫慶幸之心,便與心術有傷。
◎人須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富貴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墜墮。
◎恐懼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懼,則畏,畏可以免禍;事後而恐懼,則悔,悔則可以改過。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無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殺身。大哉所謂恐懼也!
◎自謙則人愈服,自誇則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氣,我貪必至啟人之爭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好為誑語者,不止所言不信,人並其事事皆疑之。
◎人有一事不妥,後來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試留心觀之,知他人則知自己矣。
◎嗜欲正濃時,能斬斷,怒氣正盛時,能按納,此皆學問得力處。
◎人皆狎我,必我無骨;人皆畏我,必我無養。
◎為人所狎與為人所恨,皆己過也。
◎凡有橫逆來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處之之法,不可便動氣,兩個人動氣,就成了一對小人,一般受禍。
◎人若少知自愛,豈有營營逐利,甘為商賈之行?隻心有所係便是欲,便當極力克治。不然,恐流弊無窮。
◎有必不可已之事,便須早作,日捱一日,未必後日之能今日也。
◎縱是道成德立,小人終不可近。若自謂他柄在我,不妨兼舉竝包,必暗受其損而不覺。
◎小人雖不過,當力遏而絕之。君子不幸詿誤,當保全愛惜,以成就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