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南地 三國 北境(下)(1 / 2)

太不現實了。

趙國不會有這樣的機會,楚國不會給趙國這樣的機會。倒不是說楚王又多睿智,而是那個人不會允許楚國這麼做。

所以楚國做不了。

所以趙國不會有機會。

趙光啟歎了一口氣,不再去想這些虛無縹緲的事情,已經等了二十四年,即便不可一步登天,也不能前功盡棄啊。

“費家之前鬧出的那事兒,陛下準備如何處理?”

宋知命問了一句,將剛才的話題一筆帶過。

“自己惹出的事自己收拾爛攤子,成兒那邊不用管,會有人幫他處理。費家要敲打一下,既然想和韓家聯姻,就應該知道要老老實實的,想試探朕的底線,費家還不夠資格。”

費家幾次三番的將人送到離陽來,又在離陽和諸家多有聯絡,借機拓展關係,不過是在試探趙天子的底線。如果趙天子不聞不問,便是默許的態度,那個費老爺子自然就可以放下心裏的顧忌,多為費家牟利。若是當今天子有所不喜,那麼費老爺子也可以及時收手,免得引火燒身。

隻是費老爺子沒有想到的是,趙光啟的確不聞不問,卻並非不管不顧。就像覓食的毒蛇,無視獵物假意露出的破綻,冷靜而沉穩的等待最為合適的時機發出致命一擊。趙天子隻是在等一個合適的時間,然後將你之前的過錯一並懲處。帝王之道,需要懲罰分明,錯了便該打,費家找不出開脫的理由。

宋知命點頭,和他料想的也差不多。

“知命,你看夏侯家如何?”

趙天子忽然發問。在此之前趙光啟也曾問過,隻是單單問得是夏侯翊和謝姚君兩人,現在問的卻是整個夏侯家。

宋知命猶豫了一下,問道:“陛下問的是能力還是忠誠?”

“皆有。”

夏侯大將軍可以說是趙國最大的功臣之一,戎馬一生,在趙國東邊駐守八年不退,如今卻被拿出來討論忠誠與否。

“夏侯大將軍的忠誠無需質疑,陛下可寬心。夏侯翊雖然有時稍有氣盛,但卻是年輕人的天性,反而是利事。夏侯一家皆為良將,隻要陛下不做那違背天地綱常,人神共憤之事,便不會失去夏侯家的忠誠。”

這句話的意思是夏侯忠誠,卻不是愚忠,不會去做那惡事。

趙天子嗤笑道:“說到底,夏侯是對趙國忠誠,卻不是對朕忠誠。”

“陛下為趙國天子,對趙國忠誠,自然就是對陛下忠誠。”

趙天子不想再在這上麵繞彎子,又問道:“你知道朕為什麼不願放夏侯惇去北邊嗎?”

“陛下想將大將軍留在身邊調用?”